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1.兩種情緒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 ,有一個古老的民族 ,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故事 。一天晚上,一位印第安老爺爺與孫子坐在火堆旁圍爐夜話,老爺爺說:“我的內心一直在上演著一場可怕戰鬥。”“這是一場兩匹狼之間的戰鬥。”

“一匹代表著正義之狼,它是喜悅,平和,愛,希望,謙遜,友好,同情,慈悲,還有真實的化身”

“一匹代表著邪惡之狼,它是憤怒,嫉妒,悲傷,悔恨,貪婪,內疚,自卑,虛榮,還有自負的化身。”

說完,老人低頭看著孫子,然後緩緩地說:“同樣的鬥爭,正在你內心上演,也在每一個人內心上演。”

聽完爺爺的話後,孩子沉默不語,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孩子問道:“最後,哪隻狼贏了呢?”

飽經滄桑的爺爺回答:“這取決於你餵養了哪一隻!”

是啊,我們心裡同時住著正義與邪惡、真誠與虛假、希望和絕望,如果說接納自己、理解自已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充分必要條件,那麼當我們知道自己何時到達悲傷和容忍的極限,何時想要急切掩飾自己的自卑和怯懦,而我們還願意接納這些情緒和感受,如同接納喜悅、平和、友好的感受一樣,那麼我們便會活得更真實,更自由,更有力量。

當然,只是接納的話,它可以幫助我們內心更加平靜和愉快。

我們知道,消極的情緒幫助我們生存,積極的情緒幫助我們成長。

我們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渴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卓越,那如何可以使我們長期地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呢?

我們可以通過感恩、反省、自我肯定來做到。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2.感恩

感恩,意思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感恩,它使我們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

我們可以每天寫下自己想要感恩的人、事、物,哪怕是小小的一件事情也都值得我們感恩,比如別人善意的微笑,一碗白花花的米飯,溫暖的陽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內心變得更加幸福和富有。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3.反省

反省意指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我們對外部事件、外部信息的回憶、提取和再現叫“回憶”,而對內部心理事件、心理活動、心理現象的回憶、提取和再現就叫“反省”。我們內部所發生的許多心理現象,如不及時反省,把其轉入長期記憶庫,就會永久消失,所以,反省是獲取心理現象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並以不斷的追求去實現自己美好的願望。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而一個不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則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錯誤,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勢,能力不足則無法自信,無法發揮出自我價值感,只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消極和低迷。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4.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指個體對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徵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認可、欣賞和肯定。可形成自尊,發展自信;也可產生自我滿足、自我陶醉心理。為了保持自我中心性,我們必須不斷鼓勵自己、督促自己,使自我中心和獨立感趨於成熟。

我們應有勇氣肯定自我,藉此可考查自我有無自由選擇的能力和勇氣,能否勇敢地肯定自我,測定個體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方面。R.R.梅認為來訪者若在心理治療中獲得了肯定自我的勇氣,即意味著建立了自我中心。他還認為動物和植物的中心性可以自然發展和成長,而人是特殊的個體,人的自我中心性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成功,個體將形成有勇氣的品質,自我肯定失敗,則可能導致罪疚。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許諾:如何長期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所以每天花5分鐘的時間來回顧自己一天的成就和進步之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終會更加喜歡自己,認可自已,對自己有更強的自信心,哪怕之後遇到再大的困難,我們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積極快樂的情緒不會從天而降,它需要我們去不斷地練習和培養,如果我們不能夠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那我們總能夠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會使我們感到好受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