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對中國人來講,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家。在古代,兒童入學,首先教他們讀“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儒家經典。甚至有時候,兒童剛剛開始識字,就要讀一種蘊含儒家思想的課本,即《三字經》。然而儒家是不是一種宗教呢?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

儒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儒家”就是“儒教”

中國古有儒、道、佛“三教”之說,這個“教”不僅有教化的含義,也有“宗教”的意思,然而到了近現代,大家對於儒、道、佛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人們普遍承認道、佛是宗教,儒,則往往被視為單純的哲學學說,這其實是那個科學啟蒙時代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留下的印記,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有著非常強的科學主義的氣氛,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人們崇尚西方式的理性主義,強調科學的力量,把宗教等同於迷信,等同於有權力者給老百姓的“鴉片”,於是一些知識分子為了挽救中國傳統文化,才不願意承認儒家是宗教。或者退而求其次,把“儒”分為“儒家”和“儒教”,認為只有後者才算作宗教。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知識分子

事實上,儒家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儒家與儒教也是不可分割、一脈相承的。儒家有教典、教儀,又有崇拜的對象,也有教主。西方基督教有《舊約》《新約》,儒教則是“四書、五經”,以及衍生的相關典籍。

在教儀方面,《禮記》《周禮》《儀禮》,《儀禮》記述了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禮儀。只是在現代大多被我們忽略掉了,但是民間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比如婚嫁要選擇“良辰吉日”,廳堂供奉著祖先的牌位,每每過年過節家裡所有的人都要焚香,很多地方都保留著這樣的傳統。這就是儀式,焚香一定要先祭天帝,接著祭祀神明,再祭祀祖先。排序從天地、神明、祖先,這都是儒家的禮儀。尤其過春節、清明節幾乎家家戶戶定要祭祀,還有過年定要回家,要“團圓”,這也是儀式。有人常常把儀式當成民俗,其實它不只是民俗,也是宗教的延伸。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儒家經典

儒教當然也有教團,凡是以士君子為理想,以仁義道德作為規條;以士君子立身,就是教團的成員。只是儒教不是基督教教會那樣收斂性的教團,而是佛教那樣發散性的教團,不必登記,不必宣告,也沒有洗禮式嚴格的入教儀式,這就儒教獨特的教團。

既有教義—孝悌人倫、仁義道德,又有教典一四書、五經,還有教團—士君子,也有崇拜對象一天帝、祖宗,可見,儒教具有十足的宗教特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

儒家是“生命的宗教”,是不同於西方宗教的宗教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與西方宗教強調“死”後的、彼岸的幸福不同,我們的儒教是從“生”這個角度出發的。我們的宗教中此岸與彼岸是相連的,並不是說我們儒教只有此岸世界,沒有彼岸世界,而是說它是連通此岸跟彼岸的。彼岸在哪裡?我們的祖先就在彼岸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焚香祭祀

祭天地,祭先祖,祭君師,祭禮就是讓你此生此世的生命關聯著聖賢、祖先、天地,意味著你的生命不是此生此世這一段而已。既然不是這一段,也就不只有此岸了,它是連續的,鏈接著彼岸。

正像林安梧先生所說的那樣,這跟我們聚族而居的農耕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西方的宗教,像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其本身為遊牧民族有很大關係。遊牧民族在大地上游動,必須要用強力的威權,最絕對的唯一上帝才有辦法把整個遊牧民族收攏在一起。我們不是,我們在土地上生長,不是唯一的、絕對的、超絕的一神論的傳統。我們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傳統,是一個“生息感通”的傳統 。

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宗教嗎?分析儒家與西方宗教的差異

中華文明是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


重新面對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長。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已經過了一百多年糊里糊塗的不知道往哪邊走,一昧學習西方、一昧推崇西方式的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的年代,如今我們重新追溯自己的本源,重新反思、回顧我們自己的經典。想要做好這件事,我們必須堅持文化自信,真正正視一百多年來因為時代的刻痕而出現的理解錯位、偏差,並做一些調整。不能為了改造筷子而把筷子做成叉子,重新面對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