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春風十里,陽光和煦。4月26日,走進孟津縣送莊鎮,抽穗的麥子已進入揚花灌漿期,青杏掛在繁密的綠葉中結的正稠,一路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感到恬靜愜意。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穩就業底氣足 貧困戶煥發“振興”精神

“當了‘工頭’,神氣十足啊!”送莊鎮十里村4組的脫貧戶任雪珍,如今一見,精神頭大大好過從前。兩條長辮梳得整整齊齊,手套圍巾遮陽帽裝備齊全,這會兒正領著工友們維護草坪、保潔街道。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為了讓貧困戶搭上脫貧致富的“頭班車”,同步邁向鄉村振興“幸福路”,該鎮及幫扶單位多方協調帶貧企業,優先使用貧困戶。僅鎮域內的洋豐、十里香、博康、美冠等農業類企業就吸納貧困勞動力80餘人。同時,還設置了“就業服務員”,專門向村內貧困勞動力做好崗位推薦工作,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如今十里村88戶貧困戶中,已脫貧86戶,13名因照顧家人或身體原因出不遠門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公益性崗位就業。

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說,黨員群眾“抱得緊”,脫了貧也“結窮親”。鄉村振興同樣需要發揚脫貧攻堅中的鬥爭精神,繼續保持責任不變、力度不減、隊伍不散,鞏固好脫貧成果,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返鄉創業帶就業,貧困群眾當“股東”

在送莊鎮梁凹村春雷農業園區內,大棚外正熱火朝天卸載從山東運來的42000棒菌種,棚內先期吊掛的菌棒正“蓄勢待發”。到今年五月底,第一批猴頭菇、茶樹菇、白木耳、羊肚耳、雞腿菇等就會“百菇齊綻”,不僅可以賣新鮮,還可以“摘新鮮”。遊客可以到園區來採摘,體驗農事、增長知識。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該公司負責人王碩峰是朝陽鎮伯樂村人,一直在鄭州做食品批發生意。如今,響亮的“回孟津幹吧”口號,召喚人才返鄉,王碩峰帶著合作伙伴回到孟津,在農業園區投資建設11個溫室大棚,預計每棚年產3萬斤菌菇。該項目帶動貧困戶40戶,每戶入股5000元。農戶除了當“股東”增收外,還能到園區務工,雙收入讓貧困戶“脫貧致富不是夢”。

楊劭春說,近年來,一句“回孟津幹吧”,敞開大門、打開市場,把更多的優勢資源、知識人才引進鄉村共襄盛舉。通過“典型引路”和“提攜後進”,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自立自強脫貧忙,這個姑娘好樣的!

正午時分,送莊鎮東山頭村的張曉靜吃完午飯正在門樓前鉤織“小恐龍掛件”,這是昨天顧客在微信上預定的,她準備今天趕出來送過去。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23歲的張曉靜現就讀於信陽農林學院,由於家境貧困,她對學習和生活格外努力。大學期間,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勤工儉學在校內外擺地攤。學習鉤織編制小物件,做一些髮飾、手機袋、鑰匙掛件、兒童毛衣等,每件5元至40元不等,一針一線中嚐到了自立更生收穫的“甜頭”。張曉靜說,大學期間沒問家裡要過錢,平時還為父母、小侄女買些生活用品,疫情在家的生活費用也是她勤工儉學賺來的。她堅定自信地說,只要努力就不會窮,只會越來越好!

圖文:董 潔 餘義豪 楊田田

脫貧攻堅|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