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記得五十年前大概是1969年前後讀初中時,在一位同學那裡借到一本清版的《芥子園畫傳》,看過之後,沉醉不已。也就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書法繪畫,在那個年代也曾像模像樣的學著畫過,但畢竟是“封資修” 的東西,更沒老師教導,終究不了了之。也因此我後來便愛上了收藏和研究傳統文化;再然後有了女兒,就督促著讓她練習書法。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女兒李瑤習作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老版本芥子園畫譜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老版本芥子園畫譜

這些年,我買了很多有關書畫方面的書籍,其中也包括一套1960年影印出版的《芥子園畫傳》。當然比起我五十年前看到的那本清版《芥子園畫傳》的感覺差遠了,因此買到後沒有細翻就放在書櫃中沉寂多年。前段時間一次偶然機會,翻出了一張當年看清版《芥子園畫傳》而畫的紙片,五十多年居然還在!自己看到覺得難得又好笑,就這水平當時還興致勃勃的想當個書畫家?欣賞之餘,便將塵封在書櫃中的《芥子園畫傳》拿出來認真拜讀。當看到第三集花卉翎毛目錄時,序一的作者名王澤弘讓我為之一振——好熟悉的名字!?隨即想到我編寫《問津人物》時寫過王澤弘這個名字。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問津人物載王澤宏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問津人物載王澤宏

於是我迅速翻開花卉翎毛的序一,不翻則已,一翻到序尾我便看到了:“邾城王澤弘題”字樣!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新洲(包括原黃岡)先賢在自己名字前冠以“邾城” 二字的。此前見到的多為“楚黃”“黃州”“黃岡” 等!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落款

王澤弘(1626-1708),出生於明朝天啟六年的黃岡(今新洲)縣。其父王用予,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王澤弘,亦作澤宏,字涓來,號昊廬,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二甲11名進士,授翰林院侍讀,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禮部左侍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擔任左都御史。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官至禮部尚書,有請移湖口關還設九江疏,商民便之,為其立生祠。清《黃岡縣誌》載,康熙帝曾先後賜“夙夜惟寅” 及“尊道堂” 匾額。尤工詩,福清魏憲稱:“其五古則鄴下彭澤,七古則浣花徂徠,近體則絳州鹿門,飄飄乎如蟬蛻之遇秋風,泠然善矣。”著有《鶴嶺山人詩集》刊行。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黃岡縣誌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黃岡縣誌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黃岡縣誌

其喜與名士交遊,王士禎、姜宸英、曹寅、洪昇、石濤、程邃等皆為朋友。有史料顯示,在曹寅的《楝亭集》中常有唱和之作;對程邃堅持的焦墨山水畫法,王澤弘持肯定評說“潤含春澤,乾裂秋風”予以讚賞;史載康熙三十年(1691年)其邀石濤進京參加自己的雅集,石濤作《日夕知己圖》軸題詩相贈,後又作《枯木垂陰圖》軸並跋:“昊翁(即王澤弘)先生,風雅畢擅,且為一時文物之權衡,洵乎重望也。而山僧亦邀下交之誼。緣作此紙,雖累筆贅墨不足當其一睨,而要之煙霞投契間,自別有一種風致雲。時辛未三月,清湘石濤濟,並請教正”;王澤弘還在《鶴嶺山人詩集》卷十二《送洪肪思歸武林》有詩曰:“何期朋黨怒,乃在伶人戲?”講述的由於友人洪昇寫的《長生殿》劇本,雖然寫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但又寓有濃烈的國家興亡之感,因此《長生殿》演出後,受到了清統治者的忌恨。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枯木垂陰圖》軸

《芥子園畫傳》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以數計的中國畫名家。2017年人民網發表“正確看待《芥子園畫傳》”一文說:“《芥子園畫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中國畫教材,它運用淺顯易懂的方法,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知識,使得社會上為數眾多的職業畫工,甚至是文人畫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國畫的基本技法、知識。比如齊白石就是在看到《芥子園畫傳》後,才發現自己所畫的畫,大多不合章法。又如潘天壽、傅抱石等,也都是在無人指點的情況下,就上手學習《芥子園畫傳》,並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規矩準繩。所以,作為藝術普及類的教材,《芥子園畫傳》在藝術開蒙方面,堪稱卓越。”

王澤弘能為之作序,從查閱到的志書史料可以得知,他不僅僅是清康熙朝的高官,同時也喜歡與文人墨客交朋友,其精通戲曲音律、書法繪事,而且在當時也是一位有影響的書畫大家、大詩人和大收藏家。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個人覺得發現前人簽署的邾城,恰好佐證了古邾城即今武漢市新洲區之邾城,邾城在新洲,這是無可爭辯的史實;鑑於王澤弘書法,“邾城” 二字可否放大製作為政府窗口部門的標識(如邾城汽車站等),以提升邾城知名度!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今日邾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