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记得五十年前大概是1969年前后读初中时,在一位同学那里借到一本清版的《芥子园画传》,看过之后,沉醉不已。也就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书法绘画,在那个年代也曾像模像样的学着画过,但毕竟是“封资修” 的东西,更没老师教导,终究不了了之。也因此我后来便爱上了收藏和研究传统文化;再然后有了女儿,就督促着让她练习书法。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女儿李瑶习作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老版本芥子园画谱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老版本芥子园画谱

这些年,我买了很多有关书画方面的书籍,其中也包括一套1960年影印出版的《芥子园画传》。当然比起我五十年前看到的那本清版《芥子园画传》的感觉差远了,因此买到后没有细翻就放在书柜中沉寂多年。前段时间一次偶然机会,翻出了一张当年看清版《芥子园画传》而画的纸片,五十多年居然还在!自己看到觉得难得又好笑,就这水平当时还兴致勃勃的想当个书画家?欣赏之余,便将尘封在书柜中的《芥子园画传》拿出来认真拜读。当看到第三集花卉翎毛目录时,序一的作者名王泽弘让我为之一振——好熟悉的名字!?随即想到我编写《问津人物》时写过王泽弘这个名字。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问津人物载王泽宏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问津人物载王泽宏

于是我迅速翻开花卉翎毛的序一,不翻则已,一翻到序尾我便看到了:“邾城王泽弘题”字样!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新洲(包括原黄冈)先贤在自己名字前冠以“邾城” 二字的。此前见到的多为“楚黄”“黄州”“黄冈” 等!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序一落款

王泽弘(1626-1708),出生于明朝天启六年的黄冈(今新洲)县。其父王用予,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王泽弘,亦作泽宏,字涓来,号昊庐,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二甲11名进士,授翰林院侍读,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礼部左侍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担任左都御史。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官至礼部尚书,有请移湖口关还设九江疏,商民便之,为其立生祠。清《黄冈县志》载,康熙帝曾先后赐“夙夜惟寅” 及“尊道堂” 匾额。尤工诗,福清魏宪称:“其五古则邺下彭泽,七古则浣花徂徕,近体则绛州鹿门,飘飘乎如蝉蜕之遇秋风,泠然善矣。”著有《鹤岭山人诗集》刊行。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黄冈县志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黄冈县志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黄冈县志

其喜与名士交游,王士祯、姜宸英、曹寅、洪升、石涛、程邃等皆为朋友。有史料显示,在曹寅的《楝亭集》中常有唱和之作;对程邃坚持的焦墨山水画法,王泽弘持肯定评说“润含春泽,干裂秋风”予以赞赏;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其邀石涛进京参加自己的雅集,石涛作《日夕知己图》轴题诗相赠,后又作《枯木垂阴图》轴并跋:“昊翁(即王泽弘)先生,风雅毕擅,且为一时文物之权衡,洵乎重望也。而山僧亦邀下交之谊。缘作此纸,虽累笔赘墨不足当其一睨,而要之烟霞投契间,自别有一种风致云。时辛未三月,清湘石涛济,并请教正”;王泽弘还在《鹤岭山人诗集》卷十二《送洪肪思归武林》有诗曰:“何期朋党怒,乃在伶人戏?”讲述的由于友人洪昇写的《长生殿》剧本,虽然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又寓有浓烈的国家兴亡之感,因此《长生殿》演出后,受到了清统治者的忌恨。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枯木垂阴图》轴

《芥子园画传》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2017年人民网发表“正确看待《芥子园画传》”一文说:“《芥子园画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就是在看到《芥子园画传》后,才发现自己所画的画,大多不合章法。又如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传》,并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传》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王泽弘能为之作序,从查阅到的志书史料可以得知,他不仅仅是清康熙朝的高官,同时也喜欢与文人墨客交朋友,其精通戏曲音律、书法绘事,而且在当时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书画大家、大诗人和大收藏家。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个人觉得发现前人签署的邾城,恰好佐证了古邾城即今武汉市新洲区之邾城,邾城在新洲,这是无可争辩的史实;鉴于王泽弘书法,“邾城” 二字可否放大制作为政府窗口部门的标识(如邾城汽车站等),以提升邾城知名度!

古籍中序言的落款居然是“邾城”

今日邾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