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又为什么叫《西班牙交响曲》?

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1823-1892),1823年1月27日生于法国的里尔,拉罗先在该城的音乐学院学习,16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进修。毕业后,他就留在了巴黎,成了一名音乐教师和小提琴手,并开始从事作曲。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在作曲界有了一定名气。拉罗在晚年因紧张创作,身体相当虚弱,1892年4月22日终因心脏病突发而在巴黎逝世。

在十九世纪法国乐坛上,拉罗并不是十分耀眼的人物,他在1873年完成了《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号)后题献给了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1875年2月7日在巴黎大众音乐厅,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首演了这部作品,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这部小提琴作品就一直光耀下去了,成了后来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这部小提琴作品的名称《西班牙交响曲》的确是令人诧异的,这在所有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中也是罕见的。

(原创)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又为什么叫《西班牙交响曲》?

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

拉罗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称为“西班牙”,显然是为了强调作品其中的音乐素材充满了强烈的西班牙风情与色彩,旋律优美华丽,典雅生动,乐队色彩丰富,乐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而之所以有称为“交响曲”,则显然考虑到这部作品五个乐章中都没有安排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独奏小提琴始终和整个乐队交织在一起,这就更像有独奏小提琴参与的管弦乐组曲了。

(原创)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又为什么叫《西班牙交响曲》?

马略卡岛帕尔马市海景

无论如何,这部作品是非常动听的,每个乐章都十分浪漫、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奇特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充满了强烈的西班牙风情与色彩,整体气氛都很吸引听众,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尽管在意境上稍显单薄。拉罗虽然是法国人,但是祖父一辈却是地道的西班牙人,而对这部作品形容色彩炫丽是恰如其分的。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 本乐章是全曲中最充实有力的乐章。 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自由潇洒,之后紧接优美抒情的旋律为第二主题,经发展后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则显得苍劲浓郁。乐章在异常华美的氛围中结束。

第二乐章:诙谐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3/8拍子。三段体,西班牙色彩很浓的乐章。乐曲在快速与慢速不断交替中发展,小提琴则悠然自得地歌唱。

第三乐章:间奏曲,不太快的稍快板,a小调,2/4拍子, 三段体,如同前面乐章一样,有浓厚的西班牙情调。管弦乐部分展示出西班牙风味十足的序奏后,主奏小提琴奏起“半拖半拉而前进"的主题 。这一主题也含有前面的序奏那样很有个性的节奏。中段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奔放的主题,这个主题技巧性的快速音群热烈、华丽地发展,造出了顶点。

第四乐章:行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 这是情绪化而富有旋律美的乐章。管弦乐奏出带有哀愁味的沉重的序奏, 主奏小提琴奏起了感伤味十足的主题。 不久,像是"拨云见日"一般,又出现新的民谣般甜美的主题。最后,乐章以简单的尾奏轻轻地结束。

第五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 这是灿烂生辉的回旋曲,小提琴在此把它的华丽技巧做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奏小提琴奏起了轻快的回旋曲主题,并经过多次发展变化,最后由全体乐器以最强音在D大调主和弦上结束乐曲。

柴可夫斯基非常喜爱拉罗的这部《西班牙交响曲》,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受这部作品的强烈激发,柴可夫斯基于1878年创作了他一生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了后来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这是后话了。

笔者收藏的一个版本拉罗《西班牙交响曲》CD唱片

DG 445 549-2 帕尔曼小提琴,巴伦博依姆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原创)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又为什么叫《西班牙交响曲》?

笔者上传的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演奏视频(请点击下面“了解更多”欣赏)

瓦吉姆·列宾小提琴,郑明勋指挥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