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深圳经营贷炒房潮 | 监管层加强资金排查“敲山震虎”炒房客将面临被“抽贷”

透视深圳经营贷炒房潮 | 监管层加强资金排查“敲山震虎”炒房客将面临被“抽贷”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

疫情之中,深圳楼市的异常火爆行情引起多方关注。近日,有报道称疫情后部分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或与疫情期间深圳银行业实施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等有关。

4月21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目前已联合银行等对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包括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等。

某TOP10房企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其掌握的数据显示,除了深圳外,全国范围内,使用经营贷购房的情况非常少,深圳的经营贷炒房总额也不会很大。监管层此举主要是敲山震虎、警示预警,以防更多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指出,随着后续市场的商品房供应加速,以及从政策和资金层面对市场炒作的打压,客观上会对(深圳)市场投机行为有所抑制。

“房抵经营贷”违规入深圳楼市

继4月初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住建局分别发布通知,要求打击房企和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的违法行为之后,近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亦被叫停。

今天(4月21日)上午,多家媒体报道,4月2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已向深圳市各商业银行下发通知,紧急自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该通知要求自查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情况。

但当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澄清,没有责令各放款行收回所有1月25日后审批的过户不满半年的房产做的抵押经营贷。

不过,该负责人透露,4月20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人行召开辖内银行座谈会,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其中包括:对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贷款的业务要重点审查融资需求的合理性;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求银行要继续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要因业务规范而影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等。

严苛监管政策的背后,是深圳楼市近期异常的火爆行情:根据国家统计局于4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一二手房价涨幅重新扩大。其中,深圳房价整体涨幅最大:新建商品住宅方面,深圳环比涨幅排名第6;二手住宅方面,深圳的环比涨幅排名第1。不仅如此,春节后深圳楼市即迎来一波强势上涨,3月以来深圳多个新盘项目开售当天便全部售罄,千万豪宅被秒光、二手房“跳空涨价”、“百万喝茶费”的新闻层出不穷,引发行业关注。

对于深圳房价大涨的主要原因,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可能与一些本不该进入楼市的资金违规入市有关。

“据说深圳房价暴涨与给予中小微企业贴息贷款有关。”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在微博上指出。今年2月29日出台的《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规定,在2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获得深圳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享受实际支付利息的50%,最长6个月、最高100万元的贴息,贴息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将降至3%左右。这大大低于房贷利率,根据4月20日公布的最新LPR数据,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为4.65%。

如此优厚的套利空间,促使部分业主将房源价格大幅抬高,以期通过“高评高贷”的方式向银行做经营抵押贷款,进行金融加杠杆行为。原本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的贴息政策,在具体操作中如银行在贷款审批及贷后管理环节中有所放松,加之中介机构的“助力”,其成为深圳楼市“虚火”的一大主因。

但眼下在严格的监管之下,那些已经办了经营贷、杀入楼市的投资者们存在被“抽贷”风险。深圳银保监局已经明确,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而4月20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在其官方平台发布“关于规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的通告”,称将严格依照上述实施办法,会同银保监部门加大对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力度,严防不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项目混入,骗取财政资金。一旦发现并查实,将依法依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失信惩戒,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经营贷炒房并不普遍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使用经营贷炒房的情况并不普遍。

某TOP10房企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其掌握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住户短期经营款同比净增量6198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一二月份高了2个百分点,考虑到疫情冲击,小微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增加一点贷款,这个增量是很低的。中长期经营贷款同比净增量7455亿元,同比增长12.4%,与1月的12.4%、2月的12.1%基本持平。

“从这个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使用经营贷购房的情况几乎没有。目前看来可能深圳有一些,但总额也不会很大。深圳楼市的火爆与’豪宅税’被取消、疫情之后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有些关系。”该人士表示:“监管层其实是敲山震虎、警示预警罢了,也是担心货币多了资金再次流入楼市,冲击’房住不炒’。”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均显示提供有个人经营类贷款等相关业务。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了解上海存在深圳以经营贷违规炒房的类似情况、上海何时开始自查”等问题,上述银行在上海的分行均表示“不清楚”,建设银行上海闵行支行的接听人员表示“未听说,等总行通知”。而工商银行上海支行的接听人员则将记者的电话转至对公柜台,但一直无人接听。

不过,一个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在中央一贯强调的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深圳市监管部门严查贴息经营贷炒房之举,也意味着高杠杆在楼市难有存活空间。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利用贷款炒房的行为并不罕见,以前也有一些利用个人消费贷、套现信用卡去炒房的行为,但为政策明令禁止,之后银行对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管加强,这种现象也不普遍了。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乱象已经受到重罚。例如, 4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近日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富阳恒通村镇银行未有效管控贷款资金使用,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被罚款30万元;余杭德商村镇银行也因同样的原因,被罚款35万元。

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央行彻查深圳贴息经营贷炒房的本质是落实房住不炒,主要是为了让经营贷真的用于经营,而不是买房-贷款-再买房-再贷款(循环信贷炒房)。盘和林建议,现阶段想要让宽松的信贷不流入楼市,要做两方面:一方面严查房抵经营贷不经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打破楼市必然上涨的一致性预期。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市场流动性宽裕与“限价”下的市场“倒挂”,是驱动投资客利用经营贷等各类“加杠杆”的工具或措施进入楼市的两大核心驱动因素。从货币政策变化趋势来看,未来“量化宽松”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市场流动性仍然处于相对宽裕期,当前央行对经营贷的整治并不改变楼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继续上涨的趋势,高净值人群仍然还会选择一线城市的优质住宅进行投资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