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資質申請弄虛作假,損失慘重


建築施工資質申請弄虛作假,損失慘重

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弄虛作假,一旦被發現,損失慘重。首先,通報批評本身就會對企業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將其不良行為在全國建築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予以公佈,更是將這種負面影響擴大化,這必將影響到這些企業後續承接業務。試想,有幾家企業、機構或者個人敢把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工程承包交給這種弄虛作假的企業呢?

另外,由於弄虛作假,即使有了資質,也會撤銷。更麻煩的是,此後三年內也無法再提出申請。這會使得企業在至少三年的時間內,無法承接要求該項資質的工程。這對於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

近年來,住建部在資質申請審核中,日漸趨嚴,監管手段升級:

住建部對資質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資質辦理或升級也越來越難。由於監管手段不斷升級,企業工程業績造假比之前更容易被發現,這也是企業資質比以前更頻繁撤銷的客觀原因,監管手段的的升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告知承諾系統加強動態核查對於建築施工資質升級的動態核查,主要原因是檢查項目工程業績,如果發現工程業績是造假的,企業通過虛假業績獲取資質,不但會撤銷資質,而且三年之內都不能再申請此類資質。2、四庫一平臺監督項目的業績記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文件,要求加強對已入庫工程項目信息的監督檢查,規範化監督機制,定期檢查、隨機抽查,進一步監督信息的真實性,確保項目業績記錄信息的真實性,有利於有效解決工程業績造假的問題。3、建築市場主體的黑名單

有史以來第一次明確了建築市場主體的黑名單制度,要求各級住房和城市建設主管部門重點關注建築市場主體黑名單中列出的建築市場主體,受限於市場準入、資質資格管理、招標等方面,對於工程業績造假的建築企業,各地區的懲罰辦法是撤銷其相關企業資質,不得在3年內再次申請資質,並列入建築主體黑名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