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本文乃作者琪琪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漢初廢除秦“挾書律”“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又度除誹謗妖育之罪,促進了學術文化的發展。漢武帝時代,西漢封建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為了加強中央果權統治,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武帝“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用董仲舒,公孫弘的建議,興太學,立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員。武帝好辭賦,身邊常有“言酒侍從之臣”,如司馬相如、吾丘壽王、東方朔、枚舉等,“朝夕論思。日月獻納”。司馬相如是這一時期最有成就的辭賦家。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劇照

西漢後期辭賦又盛行一時,漢宣帝效仿武帝,亦好辭賦,他說:“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麗可喜。”由此,除歌功頌德的大賦外,詠物小賦也大量出現,王褒和劉向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辭賦作者,而漢末成就最高的辭賦大家則是揚雄。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年)字長卿,蜀都成都人。少好讀書,景帝時任武騎常侍,後免官遊梁,與鄒陽,枚乘等同為梁孝王門客,著《子虛賦》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宣帝劇照

幾年後梁孝王死,相如回成都,家貧無以自業,客遊臨邛,富商卓王孫之女文君夜奔相如,同歸成都,結為夫妻。漢武密看到《子虛賦》後大加讚賞,召見相如。相如又獻《上林賦》,武帝大喜,任為郎。此後相如在宮廷任官,井深得武帝信任。後相如出使西南夷,著《難蜀父老》一文,對溝通漢族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起了積極作用。

《子虛賦》(上林賦)是司馬相如賦的代表作品,也是漢賦這種文體創作的代表作。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成都

這兩個作品分別寫諸侯遊獵和天子游獵。作品在內容上假設楚國子虛和齊國烏有先生互相誇耀。最後亡是公又大肆鋪陳漢天子上林苑的壯麗及天子射獵的壯舉,壓倒楚齊,歌頌了大一統中央皇朝無可比擬的氣魄和聲威,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作品也渲染了宮廷生活的驕奢淫逸,迎合了武帝的好大喜功心態。作者在賦的最後也表達出“解西罷獵”,與民同利的主張,具有揚雄所謂“席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的諷諫風格。

《子虛賦》《上林賦》是漢代新體賦的代表作品。漢賦由楚辭演化而來,其特點是以寫物為主,極盡鋪張,辭蘭華麗,層層演染,具有波瀾壯闊的氣勢,但也有鋪張過分。轉成累贅之弊。新體賦的出現與漢帝國的強盛,“賦家之心, 包括字宙,總攬人物”的胸襟與眼界分不開,表現出時代的精神。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劇照

司馬相如和他的《子虛賦》《上林賦》在漢代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歌頌了統一帝國的偉大氣魄和聲威,也反映了統治者生活的驕奢和荒淫,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他的作品代表著新賦體發展成熟階段的最高成就,承接“勸百諷一”的文學風格,奠定了一種鋪張揚厲的大賦體制,後世賦體一直延續了這種體制。

司馬相如還有《大人獻》《長門賦》《哀秦二世賦》等騷體賦以及《逾巴閩檄》《難蜀父老》《封禪文》等散文作品,《漢書·藝文志》記司馬相如作賦29篇,用人輯有《同馬文園集》,現存完整賦6篇。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司馬相如劇照

王褒,字子淵,蜀那資中(今資陽) 人,宣帝時入都,為諫大夫。《漢書·藝文志》著錄王褒賦16篇,《隋書·經籍志》若錄《王褒集》5卷,已佚,代表作品《洞簫賦》,以長篇文字鋪敘一件小事物,描寫精巧細微,音調和美,形象鮮明,別具風格,對後世脈物的詩賦產生了影響。《文心雕龍·銓賦》評價雲:“子淵《洞簫》,窮變於聲院。”

《漢書·王褒傳》《華陽國志·蜀志》記,益州剌史“命王褒作《中和頌》,令胄子作《鹿鳴》聲歌之,以上孝宣帝“。孝宣帝很高興,即“拜為郎”。王褒《僮約》是一篇盟約式的散文,文中詳盡記述了奴僮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的各種差役,為了解,認識漢代四川社會、經濟、民俗提供了資料。該文文筆樸素,平易近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風格幽默,是我國第一算白話文散文,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音樂學界也把這篇文章作為一種說唱文體。

漢武帝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實行黑黜百家獨尊儒術

資陽

揚雄(公元前53~18年),字子云,成都人。少時好學博覽,最好司馬相如的賦,“每作賦,常報之以為式”。成帝時,自蜀遊京師,被招進宮。侍從成帝祭祀遊獵。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河東賦》。四賦都歌頌漢朝聲威和皇帝功德,多效仿相如賦,對後世模仿因襲辭賦創作之風產生一定影響,後世把揚雄與司馬相如並稱為

“揚馬”

漢代巴蜀流行的文體還有散、歌謠、詩、諺語等,司馬相如的《報卓文君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揚雄的《酒液》《州震》《官藏》等都是漢代歌謠是漢代巴蜀民間極為流行的一種文體,徒口吟唱。或三字一句,或四字,五字一句,比較自由,排比對仗,琅琅上口,描繪景物,敘述事件,囑諷勸諫,讚美頌揚,無所不包,內容豐富,即興發揮。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