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人们常说思想是最强的力量,它往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一个民族的方向,一个种群的行为方式。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人会思考,思考产生思想,思想无形,它可以跨过时间,也可以透过空间。前面我们提到,1913年维也纳在1.3英里内里住着几位改变世界格局的人,彼此互为邻居,却彼此不识。今天就跨过时间,看看2000年前那场跨过空间的思想碰撞。

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许多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凡的文化人物。在中国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印度,佛教开始创立;在希腊,也是圣哲辈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大爆炸时期,各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爆发了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这些思想的出现,将人类以后几千年活动的原则确立了下来,从而奠定了后世整个世界的基因。

这种思想爆发不光在时间上存在某种巧合,而且内容上似乎有一种分工。今天工作 的人们通常看个人能力或者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未来工作的方面,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些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似乎也有这种类似分工。古希腊文明更多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文明更多地考虑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华文明则更多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三大轴心文明

希腊

古典时期奠定了西方古典哲学的框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几代师徒相承,将理性思维、真理与本质的思想推向了高潮,间接影响了古代各门学科。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便是当时思想家们追求真理至上的写照。但其老师柏拉图那部有名的著作《理想国》,影响深远。

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苏格拉底

古印度

佛陀时代,北印度恒河流域,是当时世界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十六大国在此争雄。释迦牟尼(前565—前486年)成为佛陀,创建了佛教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社会思潮背景的。当时的印度,在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是印度的传统。这渊源于稍早于《奥义书》的《森林书》时代,到佛陀时代已成为印度上层阶级的一种风气。

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释迦牟尼

中国

老子、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中华文明的轴心。老子《道德经》体现了一定的朴素辩证法,这与古希腊哲学遥相呼应。而老子上善若水、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等观念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影响。在老子思想的影响下,更催生了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

2000年前就定好未来的方向,这三个民族思想碰撞为何如此巧合?

孔子

至于儒家的孔子,万事万物有序才能正常运转,而非后来那些腐儒之见。孔孟之道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治世格局。

除了道家、儒家,还有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等无不在这一时期创立,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盛况恐怕空前绝后,而主要几大派别也构建了中国文化思想的基本框架。

我们知道,两千五百年前,各个文明之间山海相隔,是相互隔离的状态,然而在时间和分工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当欧洲的哲学家在探索自然的时候,中国的孔子在黄河边上思考人与自然。这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当时的历史必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