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阜陽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

2019年,阜陽市把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結合本地實際,藉助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歷史機遇,積極探索實踐,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在工作中,該市夯實社會治理的“戰鬥堡壘”。建立全市基層村、社區“兩委”換屆候選人聯審機制,對2.3萬名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取消候選人資格447人。換屆後,村黨組織書記大中專以上學歷965人,佔57.2%,比上屆提高11.8%,村書記和主任“一肩挑”885人,佔52.46%。組織全市180名新任村黨組織書記培訓。深入開展“兩委”換屆工作“回頭看”,清理受到刑事處罰、存在涉黑涉惡等問題村“兩委”幹部93人,對擬進入村“兩委”班子的1673人開展縣鄉聯審,對1953名村黨組織書記落實備案管理。同時,全力推動基層政法委員配備工作,全市應配政法委員170人,實際配備到位170人。

完善平安建設的“工作平臺”。全市大部分綜治中心硬件建設基本完成,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基本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初步夯實。積極推動落實城鄉社區警務、“一村一警”、警調對接等工作,“警民聯調”工作機制實現全覆蓋,全市現有戶籍派出所209個,城鄉社區警務室206個,708名民警包村工作,實現了“村村有警,定期進村”目標。大力加強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全市共建立村(居)調委會1956個、鄉鎮街道調委會171個、企事業單位調委會13個、各類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108個。

在此基礎上,有效激發群眾自治的“內生動力”。創新以“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社區治理服務體系,建立網格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網格運行機制,壯大網格工作力量,夯實社區治理的基礎。推進社區協商民主建設,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加強城鄉社區示範點建設,紮實開展社區協商、網絡協商,推進社區事務的共商、共議、共助、共享,實現基層治理民主自治的有機結合。積極為社區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場地設施、業務培訓、項目扶持等服務,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急難小事,滿足居民民生需求。把一大批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的農村致富和帶富能人、優秀退伍軍人、回鄉大學生等各類社會人才選進村和社區“兩委”班子,引起社會各界對基層建設的關注關心,進一步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和社區服務的能力。

與此同時,把牢德育法育的“宣傳陣地”。把加強黨的理論宣作為重點,全市各級黨組織深入開展“微宣講”、藝術化宣講、末梢宣講等理論宣傳共10700多場次,受眾200多萬人次,推出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宣講先進典型,其中燕少紅、李坤池、路政三人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持續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積極組織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送電影、送戲、發放文明禮儀宣傳冊和倡議書,加強城區文化牆、好人大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志願者服務主題廣場、社區好人榜等陣地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園(廣場)58個、各類法治宣傳教育基地51個。

織密信息化防控的“天羅地網”。堅持網格化、標準化、信息化“三化”融合應用,以“雪亮工程”建設為重點,採取“市抓縣、縣抓鄉”方式,分階段推進全市綜治視聯網建設,積極開展政法系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共建設各類視頻防控點15279個,多維採集設備3741個,人臉識別264個,車牌識別1680個,WIFI探針1718個,電子圍欄79個。此外,該市社會面、城鄉社區、單位內部和行業場所、公共安全、視頻技術、網絡社會“六張防控網”日益完善,全市累計建成了各類視頻防控點1.5萬個、多維採集設備3741個,對平安建設產生了重要作用。

化解好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堅持把社會治安防控的重心落到基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機制,持續推進“大調解”體系的鞏固和完善,健全和規範“兩代表一委員”調解組織及機制,加強對重大複雜矛盾糾紛的排查、分析、交辦和穩控,著眼於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整體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全市共建立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2248個,累計排查各類矛盾糾紛45807件,成功率98.64%。 (王流洋孫秀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