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王建溝的“前世今生”

陽春三月,合肥經開區王建溝中,兩隻野鴨領著幾隻小野鴨在水中悠閒遊弋,岸邊三三兩兩的釣魚人正忙著拋杆、甩鉤。兩側邊坡綠草如茵,春意盎然。“這裡水好,魚也多,我們幾個釣友,沒事就喜歡到這邊來釣魚曬太陽。”家住經開區庭湖社區釣友老張說。老張感慨道,臭了幾十年的王建溝,真就這樣治好了。

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整治前的王建溝

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整治後的王建溝

王建溝位於合肥市經開區南部,河道全長約6500米,流域面積約27.5平方公里,是派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多年來,由於流域內控源截汙措施不到位,管網混接、錯接、滲漏問題嚴重,雨汙合流,直排河道,再加河床底泥淤積染、水體自淨能力差,致使水體嚴重惡化、氣味刺鼻,群眾反映強烈。2016年王建溝因水體黑臭問題被國家住建部納入黑臭水體治理名單,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指出“王建溝水質逐年下降”。

黑臭水體治理: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經開區在實施王建溝水系整治工程中,力求科學精準治水,採取控源截汙、內源治汙、水質提升、長效改善五步走法,在修復水生態環境、恢復水體自淨能力上下硬功夫。

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磁分離汙水處理裝置

為了使王建溝的水可以清起來、活起來,合肥經開區緊緊圍繞破難點、創試點、掃盲點進行部署,以“河長制”為抓手,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雨汙”分流為依託,累計投入資金1億元。

在治理過程中採用磁分離和接觸氧化塘兩種工藝,每天循環處理王建溝的汙水2萬噸,加上每天從汙水處理廠引入4萬噸中水進行補充,邊處理邊補充,使王建溝成為真正的“活水”。

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王建溝小型溼地生態系統


智慧水務

黑臭水體整治的“天眼”

如何守護王建溝的整治成果?在智慧水務指揮調度中心,智慧水務系統有著最直觀的顯示,事件:“雨水收水口立篦破損……”智慧管理平臺顯示屏上閃爍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包括管網信息、排口信息、維修信息,巡查信息等。這塊屏幕前,工作人員正在對王建溝3.2公里的明渠排口和重點排汙戶位進行24小時在線監測。

委託專業環保機構建設了這套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轄區內的雨水管、汙水管排汙情況,有什麼異常都會通過實時數據以及攝像頭傳達出信息,加上人工排查,能最大限度及時發現汙染異常。

據現場工程師介紹,智慧水務管理平臺猶如“天眼”。通過現場端監測數據,實現對問題管網、排口的實時預警,使運維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處理問題。


整改進行時 |  王建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  水質改善明顯

運維人員在講解“智慧水務”系統

水汙染預警溯源網

“水質指紋”讓汙染源無處遁形

2019年某深夜,水汙染預警溯源系統中控室內大屏上忽然出現報警信息“COD指數超過7000mg/L以上,嚴重超標!”。通過系統溯源分析,合肥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速度鎖定目標,將偷用暗管排汙的某製藥企業抓個正著。

水汙染預警溯源系統神奇的地方在於建立了區域“水質指紋庫”。這套系統共建設小型監測站5個,雨水管網檢測點14個,汙水管網監測點27個,河道排口檢測點8個,對流域內19家重點企業建立排水水質特徵“指紋庫”,不管哪裡出現水質異常,都可以根據“水質指紋”迅速鎖定。

其實這不是預警溯源系統第一次顯神威。該項目於2019年8月正式完工並投入運行。試運行階段及正式運行的半年多時間內,系統已配合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違法排汙案件3起,其中1起為涉刑案件。

要實現城市水環境的清水長流,系統治理是科學之道。近年來,合肥市經開區大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積極構建“智慧水環境管理”和“區域水汙染預警溯源”兩大管理平臺,努力將黑臭水岸線打造成綠色生態廊道。目前,王建溝已消除了黑臭,水質可維持在地表水V類水標準,冬季甚至可達地表水Ⅳ類水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