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引言

諾貝爾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獲獎的人的實力和其所在的國家的實力成為了綜合考核的標準。諾貝爾獎的誕生是為了表彰科學家或者學者在某個領域的成就,是世界上公認的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每一個學者都希望得到諾貝爾獎項的認可,每個國家也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學者得到認可。中國近些年產生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也是大國崛起並且為世界所認可的標誌,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用一生奮戰於藥學事業的老奶奶屠呦呦。這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也是一個學者得到世界認可的象徵。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屠呦呦,上世紀30年代初出生於我國東部的一個小城市,自幼刻苦的她,21歲便考上了北京醫學院,四年之後,她順利畢業。畢業後,為了更進一步將所學與實踐結合,屠呦呦接受為期兩年半的中醫培訓,這為她後來研究青蒿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訓結束之後的屠呦呦便一直留在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20世紀60年代末,屠呦呦正式接受抗瘧中草藥研究任務,她對收集的兩千多個古今中外的藥方,對涉及到的600多種抗瘧中草藥進行了分類整理,並對其中200多種中草藥進行了研究,經過了長達兩年的實驗,近四百次的失敗,她和她的團隊終於取得了青蒿抗瘧發掘工作的成功。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次年,屠呦呦在自己42歲的時候成功研製出青蒿素,一種抗擊瘧疾的高效藥物,青蒿素的發現讓百萬甚至千萬人免受瘧疾侵害的痛苦,讓全球數百萬人沒有因為瘧疾而病死。與此同時,為了讓藥物更加穩定,她將中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對青蒿素進行優化和改良,最終實現了藥物100%的有效性。她的成就很快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在她85歲高齡的時候,瑞典斯德哥爾摩加洛林學會研究決定,將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這位為了醫學奉獻一生的老人。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屠呦呦還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科學家,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也沒有參選院士選拔,長期在國內研究的她更是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很多人會很疑惑,一個為了世界瘧疾奉獻如此巨大的人為什麼沒有獲得院士頭銜呢?外界的猜測很多,諸如年齡不符合評選年齡、青蒿素的提取是團隊貢獻,而非個人。當大家都在為這位高齡戰士鳴不平的時候,她讓自己身邊的研究員回應了大眾,她表示自己沒有當院士的心,只想做自己的研究,做一些為醫學有利的事情,所以不會報名參選院士。一個將名利看淡的人,一個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的人,我只能說,活該她獲得諾貝爾獎。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要說這個人為什麼這麼了不起,我們首先要去了解瘧疾,瘧疾被世界衛生組織歸為2A類致癌物。從古至今全世界所有的醫學獎都想找到治療癌症的方法,但是數千年的研究也沒有找到,但是屠呦呦找到了,並且不斷地改良青蒿素,讓青蒿素更加穩定。一個創制了治療癌症藥物的醫學獎我們難道不該說她了不起嗎?

權威數據現顯示,在2016年,全球2016億瘧疾新發病例,其中有44.5萬人死於瘧疾,這是茼蒿素被髮明之後的數據,而在此之前,每年全球因為瘧疾病死的人數都有近200萬,憑一己之力將瘧疾病死人數降低一百多萬人,她稱得上了不起三個字。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回顧屠呦呦的一生,21歲之後便一直和醫學打交道,大學畢業之後投入研究,到今年已經90歲的屠呦呦仍然奮戰在醫學研究中,培養有些的醫學人才,推動我國的醫學事業,將七十年時間撲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從一個“三無”科學獎,到獲得諾貝爾醫學,她和很多科學獎一樣,只是將熱血拋灑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2017年,屠呦呦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就在今年的三月份,她被《時代週刊》選為當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百名女性之一,人民和國家乃至世界都不會忘記她為人類醫學做出的傑出貢獻。

我國近代一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在我國,從來就不缺乏埋頭苦幹的人和拼命硬幹的人,雖然他們長久以來都藏身於人們看不到的角落,但是這都掩蓋不住他們的閃耀光輝,這就是頂起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脊樑。而屠呦呦便是中國人的萬千脊樑中的一截,頂起了中國醫學的身軀,讓我們得以昂首挺胸,綻放屬於我們自己的自信。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總結

國家建設背後往往有很多被我們遺忘的名字,直到他們功成身退我們才知道,原來祖國的某一個角落,一直有一個這樣默默奉獻的人。于敏如是,屠呦呦如是,還有很多我們叫不上名字的人亦如是。感恩我們生在這樣一箇中國,一個有萬千勇士為國家發展獻身而不求名利的中國,屠呦呦的故事還未完結,中國的未來等待著更多這樣的人譜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