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平定羌人

有一次,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巡視各羌人部落,羌人中一個部落叫先零,這支部落的首領對義渠安國說希望可以渡過湟水(西寧河),在漢人不耕種的地方放牧。義渠安國向漢宣帝報告,趙充國彈劾他,但是羌人已經渡過湟水,地方官府管都管不住。

趙充國平定羌人

到了公元前63年,先零(羌人的一支)與其他羌人解除仇恨,訂立盟約。漢宣帝知道後就去徵求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說羌人容易被制服,因為他們各個部落有各自的首領,經常相互攻打,不能統一。我擔心匈奴聯合羌人一起對抗漢朝,所以要趁早做好準備。一個多月後,羌人果然向匈奴借兵,準備攻打鄯善、敦煌。趙充國認為應該讓邊防部隊做好準備,同時派人到各個羌人部落,不能讓他們化解彼此之間的仇恨。於是朝廷派義渠安國去,他到了那裡,把先零的三十多個首領召集來,殺掉了,又發兵攻打,殺了一千多人。這下羌人非常恐懼,於是開始反抗,進攻邊境,殺掉漢朝官員。義渠安國被羌人打敗。

趙充國平定羌人

趙充國

公元前61年,趙充國七十多歲了,漢宣帝覺得他太老了,就派丙吉去問他誰合適帶兵出征。趙充國很自信地說:“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了。”漢宣帝問他要多少兵。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出處),打仗的事很難憑空想象。我要到金城(蘭州別稱)考察之後才能制定作戰方案。希望陛下把事情交給我,不要擔心。”

趙充國到了金城,集合一萬騎兵,準備渡過黃河。他怕羌人攔截,所以在夜裡先派了一些人馬過河,在對岸擺開陣勢。等到天亮後,才依次渡過黃河。這時羌人派了騎兵來,趙充國擔心這是敵人的誘兵之計,所以下令不準出擊。趙充國打仗講究穩紮穩打,經常派出偵察兵,行軍時一定做好戰鬥準備,駐紮時加固營壘,事先制定好作戰計劃然後才打仗,所以羌人佔不到便宜。趙充國又派人到羌人那裡講漢朝只殺有罪的人,如果能殺掉有罪的人,還可以得到賞賜。這樣來分化瓦解羌人。

這時酒泉太守辛武賢上奏說:“漢朝的馬不能在北方過冬,武威、張掖、酒泉這三個地方有一萬多匹戰馬,現在把馬餵飽,然後帶上三個月的糧草,分別從張掖和酒泉出發,攻打罕、開部落在鮮水(鮮水河)上游的部隊。即使不能消滅他們,也可以俘獲他們的牲畜、家眷。”

趙充國平定羌人

漢宣帝讓趙充國和部下討論這件事,趙充國認為長途奔襲很累,而且敵人得到消息後就會逃跑,如果追擊深入那就危險了。先零是首先發動叛亂的,所以應該先打先零,這樣可以震懾其他部落。漢宣帝又讓大臣們討論,大臣們認為先零太強不好打。漢宣帝就採納了辛武賢的計劃,任命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許延壽(許廣漢的弟弟,許皇后的叔叔)為強弩將軍,同時又下詔給趙充國讓他向西推進,跟辛武賢會合。趙充國卻堅持己見,他上書給漢宣帝說先零羌準備入侵中國,罕羌卻沒有侵犯的行動。如果打罕羌而不去打先零羌,這不是放過有罪的,而誅殺無辜的,我認為是不妥當的。而且攻打罕、開羌,先零羌一定會去援助,這樣反而堅固了他們的同盟,更加難以對付了。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先討伐先零羌。漢宣帝同意了。

趙充國平定羌人

趙充國於是帶兵到先零羌的地方。先零羌因為長期沒有受到攻擊,所以放鬆了警惕,一看漢朝大軍來了,就紛紛逃跑,想渡過湟水。趙充國命令部隊不要追得太急,因為追急了他們反而會拼命。結果先零羌人落水淹死的有幾百人,投降以及被斬首的有五百人,俘獲馬牛羊十多萬頭。大軍到了罕羌的地方,趙充國下令不能燒殺搶掠,罕羌因此也臣服了。

趙充國平定羌人

這年秋天,趙充國生病了,漢宣帝就下詔說如果病情嚴重就讓辛武賢和許延壽出征就可以了。趙充國卻打算進行屯田,他兒子趙印害怕違抗聖意,就派人勸他爹。趙充國說如果一開始就聽我的話,怎麼會是這樣一個局面。我推薦辛武賢巡視羌人,結果丞相御史卻推薦義渠安國。我向耿壽昌說要買二百萬斛穀子,他卻說只買一百萬斛,最後只得到四十萬斛,所以羌人才敢叛亂。我相信賢明的君主是會聽別人的忠言的。於是就上書漢宣帝,先說自己每個月耗費的錢糧非常多,而且羌人容易用計策攻破,但不適合拿兵力硬攻。現在這一帶有很多沒有開墾的土地,如果留下一萬人屯田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漢宣帝問如果按你說的做,羌人什麼時候能夠平定?趙充國列舉了十二點屯田的好處,並向皇帝保證一年時間可以平定。漢宣帝又提出疑問,你說的一年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果對方知道我們撤軍,會不會趁機進攻?另外大開、小開羌說:“我們向漢朝報告了先零羌的位置,漢軍卻不去攻打。”現在不去進攻,他們會不會跟先零聯合起來?趙充國又一一做了回答。終於漢宣帝同意了趙充國的屯田計劃,但同時又派辛武賢、許延壽和趙印一起出擊。這樣到公元前60年,羌人的問題基本解決。

趙充國壽命很長,活了八十六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