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20世紀初,當來自殷墟發掘出的甲骨文被研究出是文字後,商朝這個佔據中國600年曆史的朝代就漸漸的走入人們的視野。時間轉眼過去半個多世紀後,在1976年,當殷墟中12座中僅剩一座完整的墓室被考古挖掘後,一位石破天驚的女將婦好就此走入大眾的視野。

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婦好,好姓,出生於“子”氏,“子”是她父族的氏名,廟號“辛”。作為商朝中興之主武丁的王后,婦好可謂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令後世讚歎和欽佩的事蹟。因為事實上,她不僅是武丁60個王后後較少能帶兵打仗的大將,她還是一個奠定商朝中興的重要人物,併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

一、帶兵打仗

在我國目前可考的歷史中,婦好是第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女將,她遠超後來的秦良玉、遲昭平、蕭太后、前秦苻登妻毛皇后等等一眾女將,而且拋開她的王后身份,她在打仗方面的天賦和法國的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是同量級的,她不僅擅於指揮小規模作戰,而且擅長指揮大規模作戰,在考據的甲骨文中講到,她曾有一次率領一萬三千之眾將士回擊羌人,而軍隊的人數基本佔到了商朝的十分之一人口,這和貞德率領十萬之眾法軍與英軍作戰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二者不同的是,婦好比聖女貞德要早兩千多年。

婦好是從什麼時候嫁給武丁的?這個時間按照目前的史料還難以考究,不過能考究的是婦好的生命極其的短暫,僅有三十來歲,和她的丈夫武丁比起來基本少了一半。不過婦好生命雖然短暫,但她在軍事上的成就卻十分的突出。

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甲骨文中說,“辛巳卜,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婦好受武丁的委託利用一萬三千之眾就擊敗了羌人,自此羌人再不敢來犯。其次,在商朝的周邊還存在一個土方部落,這個部落經常偷襲商朝,這使得商朝民眾苦不堪言,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外患,武丁派出婦好迎戰,一戰便擊潰敵人,二戰便將敵人收歸在自己的部下。婦好能戰的另外一次戰役便是她和武丁夫妻二人聯合消滅巴方部落的戰役,為了解決邊患,夫妻二人採用了前後夾擊的策略,先分化巴方的實力,在衝擊巴方的陣型,通過大化小的策略,幾次之後便將巴方徹底打趴。

二、三十年歲月

婦好在軍事上的成就,為她贏得了商朝中興之主武丁更多的寵愛,武丁不僅賞賜給了婦好一堆的貴重物品,還大行封賞這位善戰的夫人,在婦好墓中出土的文物中,有玉器達700多件、貝殼達7000多枚、各色珠寶達五十多件,而在甲骨文的記述中,武丁曾還分封給婦好土地和財產,即把她當做諸侯一樣的來看待,這可比後來各朝代只賞賜給皇后妃子寶物珍貴多了。

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在可考的一萬多片甲骨文中,不完全統計有多達200多次提到了婦好,這側面的反映出婦好在當時武丁中興時期的重要地位,婦好不僅在軍事上成就極高,在政治上也獨樹一幟,與後來的女皇帝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可一較高下。據考證,武丁雖然十分善治,但不獨權,他將一些管理犯人、安撫老者的事情統統交給婦好打理,而婦好則利用自己的溝通技巧,一一的將事情辦得十分妥當,為此,武丁又額外封賞了婦好不少的財務。

婦好為武丁共誕下了至少三個子嗣,其中一個兒子,名叫孝己;兩個女兒,分別名叫子妥和子媚,不過關於子嗣的事情,甲骨文中並未過多記載,或者是目前還沒有考據到,或者是因為甲骨文的稀少,亦或是商朝自武丁後又慢慢衰落,亦或是這三個子女都不夠出色,總之沒有多餘記述。

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在後來流傳的故事中,曾有說婦好共嫁了四位君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而就婦好三十年的短暫生命裡,準確無疑的說她只嫁過武丁一人,而其他三樁婚姻則均是武丁一是為了懷念她而給她賜的冥婚,二是為了守護她祭祀她,而將她分別又許給了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希望這三位明君祖先能在另一極守護好自己不捨失去的夫人。

三、對中華文明的守護

就商朝的國土來說,他並不是如今我們現在國土的樣子,據史料考據,商朝的勢力範圍在今天來看東至大海,西達陝西西部,東北達到遼寧,南至江南一帶。商朝雖然是當時唯一的大國,但國土面積和今天相比,仍十分的小,而國小則隨時有被其他國家兼併和滅亡的危險。

就當時武丁時期來說,商朝並不強大,經歷了幾代昏君的治理,商朝的實力江河日下。但與此同時,商朝周邊的鬼部、方部、巴部、羌部等卻日益強大,這使得商朝面臨十分惡劣的生存環境。

古代首位傳奇王后,奠定武丁中興基礎,墓室遺物價值連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婦好的出現基本消滅了其他二十個小國對於商朝的生存威脅,保留住了商朝的文化脈絡,而在此之後,又流傳給了下一個王朝周朝,並一代代的流傳至今,而要知道,正是在這種關鍵時期的守護,才使得古中國文化一代代的發展至今,而同樣的古印度、古歐洲文明卻並沒有這麼幸運,當災難發生在他們身上後,因為沒有關鍵人物的出現,而紛紛可惜的走入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