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增值稅稅率下降引起的價格變動

關於增值稅稅率下降引起的價格變動

針對前一段時間網絡上關於增值稅稅率下降引起的價格變動帶來的話題,我不作評論,因為我認為那些事譁眾取寵的炒作,沒有實際意義。

1,國家減稅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消費,促進流通,增加就業。如果降稅不降價,和國家政策就是背道而馳。

民生消費類商品(以國有企業為龍頭)已經確定4月1號開始降價,具體降價幅度不明,側面證明了國家的降稅目的所在。

大家知道,增值稅是價外稅,價外稅不等於沒有財務成本,不是不降稅的理由。

現在我舉例做一個說明

某產品原始成本100元+稅金16元(降稅前)

第一次流通(按照10%利潤,以下同)

100+16=116*110%=127.60(110+17.60)

第二次流通

110+17.60=127.60*110%=140.36(121.00+19.36)

第三次流通

121.00+19.36=140.36*110%=154.40(133.10+21.30)

稅率降低到13%後的流通過程是

第一次流通(按照10%利潤,以下同)

100+13=113*110%=124.30(110+14.30)

第二次流通

110+14.30=124.30*110%=136.73(121.00+15.73)

第三次流通

121.00+15.73=136.73*110%=150.40(133.10+17.30)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得出;

1,直接成本和稅率無關(和網絡的說辭一致)

2,稅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流通環節的資金佔用

3,最終消費者承擔的總成本是明顯下降的(154.40-150.40)=4.00

可以得出我們理論的降價幅度是:2.59%

(降稅後終端支出減少4.00/降稅前的總支出154.40)

關於增值稅稅率下降引起的價格變動

2,降稅的另一個目的是,降低商品總成本,可以增強國際競爭力

出口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競爭力,如果含稅成本降低2.59%,我們可以相應的降價2.59%,會多出一個利潤空間。理論上說有利於出口商。

但是出口是國家扶持的行業,通常是通過出口退稅來補貼出口企業,以便贏得競爭力。

以中國傳統的家紡業為例

出口報價usd100.00(換匯率6.50)保持不變

降稅前的退稅率是16%(與交稅率一致)

出口收入=外匯收入+出口退稅

=usd100*6.7+(usd100.00*6.50)/1.16*16%

=670+89.66

=759.66

沒有抵扣任何附加開支的毛利潤是109.66=759.66-650(國內成本)

降稅後到13%

出口收入=外匯收入+出口退稅

=usd100*6.7+(usd100.00*6.50)/1.13*13%

=670+74.78

=744.78

沒有抵扣任何附加開支的毛利潤是94.78=744.78-650

退稅減少14.88=89.66-74.78

利潤降低率13.56%(14.88/109.66)

所以說,降稅對出口商的影響是很大的,我認為可以國內成本低一點,國家補償一點,

以便保持出口商的利潤點。

關於增值稅稅率下降引起的價格變動

3,降稅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進口成本降低,可以促進國外的好產品快速進入國內。

舉例進口CIF usd100.00美元說(只說增值稅,其他關稅不在此討論)

降稅前的16%

含稅商品成本=付出外匯+進口增值稅

=usd100*6.7+(usd100*6.7)*16%

=670+107.20

=777.20

降稅後商品成本=付出外匯+進口增值稅

=usd100*6.7+(usd100*6.7)*13%

=670+87.10

=757.10

總成本降低額777.20-757.10=20.1

降低比例為2.59%(同第一條)

以上幾點僅供各位參考,如有疏漏,請指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