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2020年9月29日,廣州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廣州鐵路企業號”推出一條消息:《衡陽鐵路博物館正式落成,鎮館之寶先睹為快》。

讀完這條消息,我感覺如從一個夢中醒來。這個夢,已經整整做了十年了,在今天,終於實現了。

此時此刻,在欣喜之後,我想起了十年前寫的一篇通訊。

時間回溯到2010年,我在衡陽鐵路生活服務公司辦公室做主任幹事。當時,公司股室裡的幹部多是衡陽鐵路子弟出生,我父親也是老衡陽鐵路職工。由於這個原因,在一起閒談的時候,就會經常提到衡陽鐵路的歷史和遺留的一些鐵路遺蹟。大家對衡陽鐵路的前世今生都有一些瞭解,對衡陽鐵路的發展變化更是非常關注。

而衡陽鐵路,當時也確實值得關注,它有著不一般的歷史。從1936年9月粵漢鐵路穿越衡陽大地開始,已走過70多年的風雨,曾經是粵漢鐵路管理局和衡陽鐵路管理局的所在地,留下了厚重而充實的鐵路文化,特別是遺存了眾多的文物,寫就了輝煌的一頁。在新的世紀裡,緊隨著中國鐵路大發展的步伐,又正在加速崛起。衡陽鐵路,不僅已經成為中國鐵路歷史的重要一章,而且,還將在未來中國鐵路史上寫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可以說,衡陽鐵路,已經成為了中國鐵路特別是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的一筆珍貴文化遺產。

然而,由於時光的侵蝕和保護工作的滯後,特別是隨著衡陽經濟的發展和鐵路建設的推進,許多鐵路的老建築都面臨被拆遷、被改造的命運。同時,隨著鐵路改革特別是運輸佈局調整、站段合併,原保存的鐵路文物也在流失。如果不抓緊搶救和保護,在不久的時間裡,很可能會逐步遺失而去。時不我待,衡陽鐵路文物亟待搶救、發掘和保護。

在一次與一個同事談到衡陽鐵路的歷史時,他提出了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整理、挖掘和保護衡陽鐵路文物的思路。因我在單位負責文秘工作,平時喜歡寫點通訊報道和小散文,他就建議我來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爭取在報紙發表,向社會發出一個呼籲。

聽了他的話,我感覺很有價值和意義,當即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我花了一週的業餘時間,查閱了大量有關衡陽鐵路的資料,還採訪了當年健在的原在粵漢鐵路管理局機務處做過繪圖員的衡陽鐵路供電段離休幹部吳紹萱(已於2020年初去世),然後寫出了一個5000多字的通訊稿《衡陽鐵路文化,衡陽文化不可欠缺的篇章》。稿件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衡陽鐵路在中國鐵路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二是衡陽鐵路文物日漸消減,亟待搶救與發掘;三是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整理和保護鐵路文物。在文中,較為全面地記敘了衡陽鐵路一路走來的70多年曆史,第一次提出了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整理、挖掘和保護衡陽鐵路文物的建議。

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當時,我正受聘為衡陽晚報的特約記者,就打算把這個稿子在衡陽晚報上刊登,發出衡陽鐵路文化宣傳的第一聲。不過,當時對於能不能建成衡陽鐵路博物館,我認為難度太大,幾乎不太可能實現。但作為一名衡陽鐵路人,還是非常希望做成這件事情。所以,也就不管幹不幹得成,先寫篇文章再說。

記得是2010年10月底,我把電子文稿通過網絡郵箱發給了衡陽晚報社。不久,接到了衡陽晚報記者周明韜的電話。他覺得題材不錯,約我見了一面,核實了有關情況。接著,根據晚報發稿要求,他對文稿做了一些修改。具體是哪一天,我現在找不到報紙,也記不清日期了。大約是11月初,通訊以《衡陽該建鐵路博物館了》為題,署他和我的名字在衡陽晚報三版全版刊發,第一次在媒體提出了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建議。隨後,我又給他提供了《衡陽鐵路職工積極支持衡陽鐵路博物館建設》、《儘快收集衡陽鐵路文物》等4篇消息稿,署他和我的名字在衡陽晚報上做了連續報道,掀起了一波衡陽鐵路的宣傳聲浪。

當年11月,我把該稿發給廣州鐵道報。大約是2011年1月初,經報社編輯修改,《衡陽該建鐵路博物館了》一稿,在廣州鐵道報《南方列車》週末刊二版以《衡陽鐵路往事》為題發表,在路內媒體也第一次發出了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聲音。

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衡陽晚報和廣州鐵道報關於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稿子刊登出來後,在衡陽鐵路地區造成了較大的反響。本來,對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已經成為很多衡陽鐵路人的共識。一些鐵路離退休的老同志,經常聚在一起談論這個話題。看了報紙上的文章,他們奔走相告,紛紛表示支持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

更沒有想到的是,此後,一些熱心的衡陽鐵路職工,開始為建立衡陽博物館積極奔走,多方努力。而在這之後,我也寫了多篇宣傳衡陽鐵路的文章,為推動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加油鼓勁。其中《行走在衡陽鐵路之間》、《衡陽火車西站,那凝固的抗戰硝煙》,以整版篇幅在廣州鐵道報刊登。《衡陽,留存在歷史深處的鐵路遺蹟》、《衡陽,鐵路的精彩篇章》、《衡陽早期鐵路建築群列入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衡陽湘江公鐵大橋往事》、《走近衡陽苗圃大樹,尋找鐵路足跡》在人民鐵道報發表。《衡陽城的鐵路記憶》在衡陽日報推出。《衡陽火車站裡的老站房》、《黎明前,衡陽地下黨在戰鬥》、《這裡,有一條百年鋼軌鋪成的專用線》在《人民鐵道網》刊發。《衡陽火車西站,那凝固的抗戰硝煙》一文還榮獲了湖南省圖書館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徵文二等獎。

最後,在廣州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和衡陽市人民政府的共同重視和領導下,經過路地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努力,衡陽鐵路博物館終於正式落成了。我原來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在十年的期待中,竟然實現了,真是可喜可賀。

十年前的一篇通訊,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的第一聲

無疑,衡陽鐵路博物館的建立,將為廣鐵集團、衡陽市、為全路也為我們的國家留存下中國鐵路歷史上這一頁難忘的篇章,不僅將為衡陽鐵路人提供一個參觀和休閒的地方,也將建立起一個衡陽鐵路的文物收藏展示、宣傳教育的公益性文化場所,打造一個愛國愛市愛路愛廣鐵的教育基地,將激勵當代衡陽鐵路職工及衡陽市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無愧於鐵路人和衡陽人的貢獻。

作為一個普通的衡陽鐵路員工,為了建立衡陽鐵路博物館寫了幾篇宣傳文章,我不知道這些文字有沒有產生推動和促進作用。但不管怎麼樣,我都認為自己盡了一份綿薄之力,深感此生有幸,無上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