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危害?我们从源头说起

六味地黄丸如今似乎已成为补肾保健的万能药,甚至有些本来无病的人也在服用。我有几位中医朋友认为这种现象显然不对,但如何不对,却又有些说不上来。闲来静思,还是从源头来说说,可能会更明白一些。

六味地黄丸源至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为治疗小儿稚阴不足之症。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元阳充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元阴不充,需后天补足。所以钱乙去掉张仲景所制金匱肾气丸中的附子、肉桂两味温补肾阳的药,变温阳肾精而成直补肾阴。此处肾精应指先天之精,而肾阴却是后天之阴,此中差别,需细辨之。

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自己肾阴不足呢?总感觉自己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等等。这就是肾阴不足的征象吗?

可能不是。

滥用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危害?我们从源头说起

中医源于道家,道家说精、气、神为人身三宝,道家修炼第一步乃炼精化气,炼的什么精?化的什么气?

炼精化气讲究意守丹田,意者后天之神,亦为心火,意守丹田就是为了引火归元,也即引心火以归肾精,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目的。所以道家炼的是后天之精,化的是先天之气。

那么我们进一步追问,道家修炼为什么第一步要炼精化气?

滥用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危害?我们从源头说起

人生为元阳之体,脾胃水谷,化而为精,此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但水谷之精需有心火炼化,才能化而成气,濡养性命,祛病强身。我等凡尘,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空耗心神。心火有浮而无沉,心肾相离,水火不济。心火浮于上而成虚火,肾水沉于下而成寒水。

所以才有五心烦热等虚热之像,非为肾水不足,实为心肾不交,水不化气之故。

如果是这种情况,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水,只会越补越寒,有害无益。

滥用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危害?我们从源头说起

至于如何交心肾,自古医家有诸多论述,道家修炼法门也讲究这个,所谓医道一家,如果有兴趣的其中同道,可以进一步交流。

当然这篇文章绝不是在否认六味地黄丸的治病功效,确为肝肾阴虚之人,当然应该服用。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说明,相同的临床症状,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中医博大精深,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