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拼搏 “十三五”, 奋斗新征程。“十三五”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跨越赶超时期。

五年来,在兴安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盟文化旅游体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路不忘初心,风雨兼程,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水平,为兴安盟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兴安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本期报道,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全盟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成就,为进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续写了新时代文化旅游体育华彩篇章。

文化业绩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抓重点 呈亮点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工作巡礼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乌兰牧骑宫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三五”时期,全盟文化旅游体育战线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扎实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到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深化非遗文博保护利用,全盟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壮大,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一、乌兰牧骑成为兴安文化的旗帜。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在兴安盟文化战线引发强烈反响。全盟广大文艺工作者、乌兰牧骑队员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踊跃深入基层,争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五年来,从街头到村口、从社区到草原、从线下到线上,群众在哪里,他们的歌舞和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们在哪里,群众的欢声和笑语就回荡在哪里,全盟5支乌兰牧骑共演出662场次,将党的关怀和温暧撒遍兴安大地。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乌兰牧骑下基层惠民演出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17年7月,秉持“文化筑兴安、文化耀草原”设计主题的乌兰牧骑宫,在秀美的归流河畔落成,并成为全盟文化新地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五年来,全盟共建成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各旗县市“两馆”实现了全覆盖。在苏木乡镇建设综合文化站56个,在嘎查村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47个,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五年来,一大批文艺精品喷薄而出,全盟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乌力格尔说唱剧《神树湾》、实景音乐剧《阿尔山》,大型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族歌舞剧《赞歌》《巴图查干情缘》等一大批精品剧目。全盟有上百部作品在全国全区各类评奖中获奖。其中,有12部作品获国家表彰,350余个奖项收入囊中,特别是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近年来我盟第一部原创大型音乐剧,成为兴安盟文化园地的艺术高峰,反映兴安盟文化底蕴的艺术精品,成为彰显兴安形象重要载体。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大型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剧照

四、加强非遗传承与文物保护。五年来,我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非遗文博名录体系。全盟共有6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16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家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23911件套。全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57项,盟级项目207项,旗县市级项目330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人、自治区级60人、盟级512人、旗县市级756人,初步形成了国家、自治区、盟、旗县市四级名录体系,立足非遗资源开发7大类23种旅游商品,树皮画、步阳草编、科尔沁四胡、蒙古族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成为旅游商品。举办非遗节庆和文化大集38场,开展精品演艺和非遗文创进景区活动,在景区景点融入文化娱乐互动体验活动,丰富旅游服务项目。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举办蒙古族刺绣非遗培训班

五、红色革命旧址改造提升。一是在“一馆三址”的基础上,编制了兴安中学礼堂旧址、内蒙古师范学院礼堂旧址、内蒙古日报社旧址进行主体修缮和三防工程方案,对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进行改陈布展,规划建设兴安盟红色文化产业园,打造我盟红色旅游景观群。二是

整合乌兰牧骑宫、盟图书馆红色书屋、焰红兴安、兴安镇红色党支部旧址、巴日嘎斯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设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三是统一规范讲解词,培养全国红色金牌讲解员,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五进”活动,打造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青少年学生研学基地,兴安盟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春华秋实五年间,兴安文化如源头活水,集纳百萃,美美共生,成为兴安大地技繁叶茂的亮丽风景线。

旅游业绩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应变局 谋新局 旅游事业繁荣进步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旅游工作巡礼

十三五时期,全盟文化旅游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兴安盟委“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发展思路,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围绕“北有阿尔山、南有科右中旗,抓两头、带中间”发展布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全盟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创新发展、提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活力兴安 共享健康”系列活动

一、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五年来,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方向,深入系统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加强政策设计,强化宏观引导,研究制定10多项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措施和方案,形成了全盟上下共同支持旅游、红红火火搞旅游的火热氛围。盟旗两级分别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协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立兴安盟文化旅游协会,加强景区景点、旅行社、餐饮住宿等旅游行业市场主体的协同联动,有序推动旅游企业、行业的自我良性发展。

二、发展布局逐步优化。高端谋划、高点定位,立足兴安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盟六个旗县市突出特色、差异布局、协同发展。五年来,持续提升阿尔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乌兰浩特新型旅游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积极培育科右中旗旅游经济增长极,精心打造科右前旗高端草原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扎赉特旗和突泉县的独特旅游资源,全盟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不断丰富,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北有阿尔山、南有科右中旗,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兴安盟稻田文化节

三、发展势头持续强劲。五年来,兴安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19年文化旅游实现融合发展,为旅游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全盟文旅战线按照兴安盟委提出的“双百双千”发展目标,切实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断调优产品结构,完善服务供给,开拓客源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全盟旅游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19年,全盟共接待游客1490万人次,同比增长38.1%,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29.6%。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下滑,通过出台减免门票、“兴安人游兴安”等政策措施,旅游市场实现稳步复苏。全年共接待游客1007.6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67.6%,实现旅游收入82.05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8.6%。特别是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全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1.5万人次,平均每天1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6%。

四、产品体系逐步丰富。五年来,立足兴安盟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推动“一馆十址”等红色旧址修缮利用,统一红色旧址标识,改造提升内部展陈,开辟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兴安红色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加快推进现代草原旅游,启动《兴安盟草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打造乌兰毛都“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完成乌兰毛都草原旅游核心区规划设计,与华正文旅集团合作,引进西坡、大乐之野、飞茑集等高端民宿品牌。加大秋季旅游开发力度,打造以北部阿尔山森林秋景、南部科右中旗五角枫景区为重点的秋季旅游特色产品,推进秋季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热。连续三年出台冬季旅游奖补政策,进一步丰富以阿尔山为核心的冬季旅游产品供给,全盟旅游业由“一季火爆”向“四季均衡”逐步转变。旅游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盟共有A级景区30家、旅行社50家、星级酒店19家、特色民宿27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34家。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兴安盟那达慕

五、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事业发展基础先行,五年来,兴安盟游客集散中心、乌兰毛都草原驿站、突泉瓜田花海旅游驿站、阿——柴景区房车营地等建成投入使用,科右中旗旅游集散中心、城中草原——兴安盟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完工,阿尔山游客集散中心开工建设,启动阿——柴景区金江沟、天池服务区改造工程。积极推动“厕所革命”从旅游景区向全域拓展,改造新建标准化旅游厕所270座。进一步完善主要旅游通道沿线服务设施,统一设计布局143块旅游标识标牌,协调自治区公交投、高路公司启动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旅游驿站工程,永和、吐列毛都服务区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与同程旅游集团合作,打造“指尖上的兴安盟”微信小程序并上线运行。与移动、电信等通讯企业合作,开通外地游客落地手机短信推送服务。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兴安盟文化旅游商品大集

六、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五年来,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品牌。连续举办兴安盟那达慕、阿尔山冰雪节、内蒙古草原休闲体育大会、五角枫旅游节、兴安稻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对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传承项目的支持力度,借助“文创集市”等平台,宣传推广刺绣、草编、树皮画等各类文创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商品的种类。在全盟范围内开展精品演艺、文创和非遗进景区活动114场次,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围绕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了义勒力特花乡小镇、乌兰毛都特色小镇、白狼林俗小镇等特色小镇,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乡村游持续火热,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切实加强与呼伦贝尔市的沟通对接,积极推进“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两地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不断强化。

七、客源市场持续拓宽。五年来,不断强化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等多种形式的营销宣传,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到客源地城市开展旅游推介,广泛邀请各地旅行社来踩线对接,兴安盟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客源市场持续拓宽。在东三省、京津冀等传统客源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长三角地区等潜在客源市场得到有效开拓,特别是2020年长途游客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短途游、周边游市场持续火热,在天骄天骏、神骏湾、翰嘠利——五角枫等景区的拉动下,本地客源市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全盟接待的游客中盟内游客占比达到41%。

体育业绩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聚合力 展活力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体育工作巡礼

“十三五”以来,兴安盟坚持把全民健身事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努力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通过健全群众健身组织、建设群众健身设施、开展群众健身活动、支持群众健身赛事、提供群众健身指导、弘扬群众健身文化等方式,不断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全盟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地域特色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十三五”时期,全盟旗县健身中心覆盖率达100%;苏木乡镇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87.5%;盟旗县市配套已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三纳入”,成立了各级全民健身委员会,全盟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4000人以上,体育协会增加到78个,体育俱乐部增加到11个。广泛开展健身操展演、广场舞大赛、那达慕大会、农牧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兴安盟体育馆

“十三五”时期,连续承办了中国·内蒙古国际马术节暨“一带一路”国际速度马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雪地足球赛和中国阿尔山体育产业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马上、冰上、雪上赛事和活动,并与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联合举办“中国阿尔山冰雪论坛”,大力发展冰雪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开展冰雪运动

全盟建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 所,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建立国家级盟体校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个、自治区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自治区级青少年训练基地1个;国家级俱乐部7所,自治区级3所,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俱乐部3所;全盟运动员、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足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举办承办了“体彩杯”兴安盟第三届足球联赛、兴安盟足球暑期夏令营、第三届内蒙古阿尔山青少年雪地足球邀请赛和中国足球协会D级兴安盟教练员培训班等赛事活动。

“十三五”时期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巡礼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时,新起点上的全盟体育战线将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感恩奋进新时代,心向圆梦再出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