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民间杂耍指木偶、皮影、猴戏、套圈等项目,是供人们开心、娱乐的一种趣味游戏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民间杂耍已经渗透到书法、餐饮、白酒等许多领域。餐饮界的民间杂耍演绎成了绝活表演,着实增加了不少趣味性;书法界的的民间杂耍则多是哗众取宠,甚至演变成了对行业的亵渎;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也利用消费者对白酒认知方面的不专业而融入了忽悠甚至是欺骗的成分。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1

在餐饮界,正常的切菜方式就是拿刀在案板上切,而有些聪明的人却研究出来了直接在人背上切肉,气球上切肉(图1),以及蒙眼拉拉面等一系列杂耍游戏,最后还成了令人拍手叫好的绝活。但是,表演就是表演,真正的烹饪过程是不需要民间杂耍的。这一点,餐饮界人士拿捏得比较好。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2

在书法领域,正常的书法创作是端庄的,严肃的,而民间杂耍则将是书法变成了一种娱乐性的表演,比如嘴巴咬笔字写字、毛笔插鼻孔写字、用8支笔同时书写、将字体反着写、倒着写,还有在人体写书法等表演(图2)。无论如何,通过民间杂耍创作的“书法作品”始终难登艺术的殿堂,而且在业界饱受诟病。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3

在白酒界,喝酒原本是一种交流感情、加深友谊、拉近距离的表达方式(图3),而一些聪明人却研究出了一些类似民间杂耍的表演,而且融入到卖酒、喝酒的过程当中,确实也增加了喝酒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这还不算完,有些人竟然利用人们对白酒知识的匮乏,给那些民间杂耍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使命,主要是通过洗脑式的行为和语言,忽悠人们说,只有那样的酒才是好酒,否则就是劣质酒。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白酒界的民间杂耍确实让一些不懂酒的消费者信以为真,但终究也只是民间杂耍,无法获得业界的认可。有知情人士对白酒界民间杂耍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民间杂耍只能忽悠不懂酒的人上当受骗,懂酒的人没人相信,所以他们一般也不会在懂酒的人面前表演。”

总结来看,白酒界常见的民间杂耍有这样几种:拉酒线,看酒花,看挂杯,水检法、火检法等。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4

拉酒线判断酒质优劣是骗局

表演者将瓶身微倾,瓶口对准酒杯,待酒液滴出,将酒瓶缓缓抬高,就能看到拉出细长的酒线了(图4)。这个表演本无可厚非,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但是,他们的解释完全是在骗人了。他们说:只有优质酱香酒才能拉出细线,酒线越长越好,否则就是劣质酒。

据知情人士介绍,能否拉出酒线,跟酒的品质没有关系,倒是跟酒瓶口的形状和装置有关系,市场上只要是用茅台经典瓶型(瓶口内置球珠,出酒缓慢)装的酒,基本都能拉出酒线。据说,有些酒为了方便拉酒线表演,还特意在瓶口上进一步做了手脚。

据悉,有的酒为了拉酒线表演,还会在酒里面添加增稠剂,常用的是丙三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甘油,这样对拉酒线也有较大帮助。

对此,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侯建光也发表过自己的高见:大部分酱香酒和好的浓香酒都是可以拉出酒线的。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现象,如果在劣质酒里面添加了增稠剂,一样可以拉出长长的酒线。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5

要说拉酒线,卖油翁的故事才是最好的诠释。欧阳修寓言故事《卖油翁》一文中讲道,卖油老头把油葫芦放在地上,葫芦嘴上放了一枚铜钱,然后舀出一勺油高高地举起,一条线倒进了葫芦里,而铜钱不湿(图5),这情景看得大家目瞪口呆,纷纷竖大拇指,老头笑笑说:“无他,惟手熟尔。”

总的来说,拉酒线就是杂耍式的花样表演,与白酒品质没有啥关系。如果出于娱乐角度考虑看,拉酒线增加了喝酒时的体验感,值得点赞。但是拉酒线并不代表酒的品质优劣,用拉酒线判断酒质优劣是忽悠人的把戏,也可以说就是一种骗局。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6

看酒花鉴别酒质优劣是一种无知行为

“看花摘酒”,对于酿酒的师傅来说,这是他们的基本技能。“看花”即看酒花,蒸馏酒流入酒桶中时,水、酒精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激溅起的气泡,称为“酒花”。流酒的时候,酒精浓度由高逐渐降低,通过看花能把高度酒、中度酒和酒尾等分离开来。

然而,有些人却把看酒花大小、消失得快慢杜撰成了鉴别酒质优劣的手段,宣称酒花越多、越大、消失得越慢,酒质就越好,否则就是劣质酒(图6)。

对此,有白酒专家专门通过做试验来辟谣。当时,专家将同样份量的纯粮固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两个成品酒放在一起,同时晃动瓶子,激起了酒花后,放置在桌面是观察,发现两瓶酒中的酒花基本上同步消失。因此也得出结论,通过酒花散去的时间快慢来判断酒质优质,不仅不靠谱,而且不科学。

“好酒在高扬着倒入大杯子里的时候,确实会泛起较大的酒花,但如果在很小的杯子里也能出现酒花,这酒就值得注意了。”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侯建光解释说,第一,我们都知道酒分酒头、酒中、酒尾三部,一般好酒都是掐头去尾取中断,尤其是酒尾,越到后面,里面的杂质越多,拿酒尾酒倒入杯子时一样会出现较多的酒花。第二,如果在劣质酒里面添加了发泡剂,倒入大小杯子里都能产生所谓的酒花。

所以说,看酒花鉴别酒质优劣完全是一种无知行为,而且专门用于忽悠不懂酒的人们,是别有用心的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7

看挂杯判断酒质优劣不准确,自来水也会挂杯

挂杯,就是酒液挂在杯壁上滑落得比较慢的现象。挂杯最先是在葡萄酒中传播得比较广泛,还将挂杯比喻作是“美人的眼泪”,非常具有诗情画意,还增加了品酒时的谈资。现在,白酒为了增加谈资,也纷纷关注起了挂杯。

不仅如此,有些白酒商家还赋予了挂杯更强大的意义,那就是说,酒质越好,挂杯效果越明显(图7)。否则就是劣质酒。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纯粮固态法酿造的白酒里,除了酒精和水之外,还含有各种丰富的微量成分,包括乳酸以及丙三醇等高级醇,这些成分能增加酒的粘稠度,容易形成挂杯;还有一些陈年老酒,由于存放时间比较长,酒精挥发了,但是高级醇不容易挥发,留在了酒里,就造成了老酒挂杯更明显的效果。反之,液态发酵的酒里,微量成分很少甚至没有,所以不会出现挂杯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挂杯的酒才是好酒,是说得通的。

问题在于后来一些生产差酒或者造假酒的人,发现消费者会根据挂杯现象来判断酒的好坏,就开始在差酒里添加一些能增加粘稠度的物质,比如糖、食用甘油等,人为造成挂杯效果,从而以次充好。如此一来,根据挂杯效果来判断酒的好坏就不一定准确了,当然也不能将其当作判断酒质的标准。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8

所以说,好酒确有挂杯的现象,但有挂杯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好酒。另外,别说酒能挂杯了,用自来水做试验,一样有挂杯的现象(图8)。因此,用挂杯来判断酒质优劣是不准确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9

加水变浑浊就是优质酒是无稽之谈

有商家说,白酒加水变浑浊才是优质酒,否则就是劣质酒或酒精勾兑酒(图9)。对此,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侯建光介绍说,酒中加水变浑浊,可以说大部分酒里面加入少量水都会呈现浑浊现象,原因是酒里面有一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所以二者混合一起就出现了分层现象,看着就像浑浊了一样。劣质酒由于酒中杂质较多,倒入同样会出现浑浊现象。再比如清香型酒加水就不容易变浑浊,或浑浊现象不明显。因此,浑浊现象与否并不是判断酒质优劣的标准。

还有,在新中国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里,由于调酒技术落后,酿造的酒都以40度以上甚至六七十度的高度酒为主,原因是当加水降度的时候,一低于40度时酒液就开始变浑浊,而变浑浊以后的白酒是不合格产品,是不能进入市场上销售的。

后来,在河南省张弓酒厂厂长郭宗武不懈努力下,于1975年研制成功了38度优质张弓白酒,并运行上市,填补了我国酿酒行业的一项空白,开创了我国低度白酒的先河。在这方面,有些人声称40度以下白酒都是酒精勾兑酒,显然也是无知的表现,他根本不知道酒业老前辈早就攻克了低度酒的技术难关。

综合来看,拿加水变不变浑浊来判断酒质的优劣,纯属是无稽之谈。再看看下图,右边这杯加水浑浊得像牛奶一样(图10右),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民间杂耍是供人开心娱乐的趣味活动,白酒界的民间杂耍变了味!

图10

不可否认的是,上面列举的白酒界出现的几种民间杂耍,着实增加了喝酒的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还是不错的。但是,声称只有做到他们那样才是好酒,那纯粹就是在忽悠不懂酒的消费者了。

之所以称之为民间杂耍,是因为尽管那些表演已经出现五六年了,但是仍然游弋于酒圈以外,在酒圈内始终是不被认可,而且是被批判的。更何况,至今也没见贵州茅台酒、五粮液、青花郎、国窖1573、清花汾酒等知名主流大品牌运用过那样的方式去销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些表演方式是不靠谱的,是不成立的,是不科学的,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有的人还总是拿着他们的酱香酒与贵州茅台酒做对比,那简直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当然,拿假茅台酒做对比的就另当别论了。

做酒卖酒,任何时候都要实打实。用花样的民间杂耍忽悠消费者,短期内或许能欺骗到一部分不懂酒的消费者,但是从长远来看,当消费者越来越懂酒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被骗了。到那时,也就是消费者敬而远之的时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