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平地起高樓有多難,產業基礎薄弱的汕尾想必深有體會。作為革命老區,在過去交通基礎不暢和外來投資不夠的雙重製約下,工業發展一直處於負重前行的狀態,儘管建市三十多年以來已經積攢了一定的家底,但是在全省的產業版圖中依然倍感壓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2019年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了《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又通過“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在汕尾佈局了一批風電、核電等產業項目,為這片老區播下了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的寶貴種子。產業突圍從0到1這關鍵一步,省委省政府在身後推了一把,而剩下從1到100的通關之路則留給了汕尾自己去闖去拼。

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汕尾適時提出了宏偉的藍圖。一個多月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項目雙進”會戰,圍繞招商引進和項目推進全力出擊,立足現有的臨港工業和能源產業,順著產業鏈延伸,爭取打造一批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在2020年全省重點項目計劃中,汕尾有超80個項目入選,涉及基礎設施工程、能源工程、產業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教育項目、醫療衛生項目、文化旅遊項目等。在這一批重點項目的推動下,今年一季度汕尾GDP增速在全國和全省負增長的情況下,難得地保持了同比增長1.9%,顯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以現有的風電、光電、核電和清潔火電為核心,再順著產業鏈引入上下游的風電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製造、環保處理乃至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發,一個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已經在汕尾逐漸浮出水面。

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革命老區迎來千億級能源產業基地

在陸豐甲湖灣的海邊,岸邊礁石上矗立著一排高大的風車,海風吹過葉片徐徐轉動,緊挨風車的是一臺碼頭龍門吊和一座大煙囪,前者是風電場的標配,後者則是燃煤火電廠才能見到的場景,但是在甲湖灣,兩者緊湊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在一片蔥鬱的園林環繞下,共同組成了陸豐甲湖灣發電廠。在廠區巡視一圈,沒有轟鳴的機器聲,也沒有刺鼻的硫化氣味,到處乾淨整潔又佈滿綠色植物,令人難以聯想到這裡其實是一個集合了火電和風電的發電基地。

2015年國家核准了這個能源項目,給革命老區建設千億級能源產業基地送來一顆寶貴的種子。

“2016年10月18號澆築第一方混凝土”,甲湖灣電廠總工程師胡迪遠清楚地記得這個重大時刻,此後整個項目就迅速推進。

按照規劃,陸豐甲湖灣發電廠是目前國內規劃容量最大的高效清潔燃煤電廠,共規劃了8臺100萬千瓦發電機組和一個配套的10萬噸級電煤及通用碼頭、18公里的陸豐東湖一級公路項目,另外還有一個145萬千瓦的海上風場、一個10萬千瓦的陸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955萬千瓦,總投資高達660億。該項目建成後,陸豐甲湖灣將成為集燃煤電廠、煤炭儲運中心、陸上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為一體、技術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基地。

胡迪遠介紹,目前甲湖灣發電廠一期項目的兩臺100萬千瓦發電機組已經於去年全部併網,供電煤耗等效益相當好,一年的發電量達75億千瓦,而先期建設的24臺陸上風電機,一年發電量可達7000萬千瓦,目前電力上網之後主要輸送給深圳等珠江東岸地區。

趁著一期項目進展順利,今年該電廠也準備繼續申報二期兩臺100萬千瓦發電機組。此外,根據汕尾目前提出的補鏈、強鏈的項目發展思路,電廠還計劃試點全新的能源代替技術:將城市下水管道積淤的汙泥,通過脫水加熱烘乾之後變成可以燃燒的原料,摻雜在清潔燃煤中一起燃燒發電,“如果這項技術前期試點成功,後續我們在甲湖灣又會繼續追加一個億的投資,把能源產業鏈做大,而且可以幫汕尾發展垃圾循環利用產業”,胡迪遠說。

全省骨幹電力基地顯雛形

除了甲湖灣發電廠二期項目之外,在今年“項目雙進”會戰中,其它能源項目也在加緊實施。總裝機容量為兩臺125萬千瓦的陸豐核電一期工程、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後湖海上風電場、裝機容量90萬千瓦的甲子海上風電場都已經在緊鑼密鼓開工當中。

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走讀汕尾:“項目雙進”,革命老區將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有了風電場,自然需要配套的風電裝備製造,目前汕尾陸豐的海洋工程基地已經入駐了海底電纜、海上風電設備製造、海上升壓站模塊和風電發電機組管架、海上風機單樁等整條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鏈,總投資額已經接近200億,再加上前期投產及在建的火電合光伏項目,一個千億級別的能源產業基地已經基本成型。

而在核電方面,陸豐核電站項目是國家在粵東規劃的首座核電站,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了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2010年底,國家發改委已同意開展前期工作。根據計劃,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首期就規劃了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沿著這一條能源產業鏈走下去,過去研發實力薄弱的汕尾也即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重磅研發機構: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汕尾分中心,這又將給未來汕尾能源產業創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按照《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的設想,未來汕尾將有序推進核電、煤電、海上風電等骨幹電源建設,打造一個全省在粵東的骨幹電力基地。

從新能源切入未來的汽車產業

在汕尾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的歷程中,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這一年,國內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正式進入汕尾的陸河縣,將產業鏈從上游的能源開發推進到下游的能源利用。陸河也因此成為汕尾除了陸豐之外,第二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在當前新能源車正在掀起傳統汽車產業革命的背景下,這個項目將為汕尾切入這一廣闊的新興產業提供一個寶貴的突破口。

2015年中雙方洽談時,比亞迪表示汕尾陸河將成為公司新能源車國內“7+4”戰略的重要生產基地。從當年9月6日啟動項目招商談判,到汕尾啟動徵地和土地平整,當年10月16日啟動廠房建設,前後僅用了40天。這樣極富效率的執行也見證了汕尾繼續引入龍頭大項目、做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決心。

2015年11月5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汕尾方面的陪同下察看陸河縣新河工業園區,表示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真正安下心來在汕尾落地生根,千方百計地把企業經營好,通過增加就業和納稅為汕尾經濟發展做貢獻。

按照規劃,比亞迪陸河工業園項目總佔地約50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佔地30萬平方米,四條產線可滿足5000臺新能源大巴(零部件)生產需求;二期佔地30萬平方米,可以滿足5000臺新能源專用車(零配件)生產需求;三期佔地44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國際一流的新能源汽車測試及科研基地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擴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超100億元。

將產業鏈延伸到汽車智能配件領域

自2016年4月16日比亞迪陸河工業園首臺電動大巴正式下線以來,汕尾方面也及時提供了訂單支持。由汕尾市粵運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向比亞迪交付3410臺訂單(39.8億元),包括“0-200公里”項目400輛道路客運客車和“0-50公里”項目3010輛公交客車。到目前為止,汕尾市內的公交車已經全部更換成新能源大巴。走在汕尾街頭,到處都可以見到比亞迪生產的公交車在路上行駛。

在今年汕尾“項目雙進”會戰行動裡,比亞迪也將發揮主力作用,不僅要繼續推進項目二期建設,還將開展項目三期,投資30億建設汕尾市比亞迪汽車綜合試驗場,新建高速環道、動態廣場等測試路面。

順著新能源車產業鏈,今年汕尾還將推動車載集成觸控模組建設項目和信利半導體高端車載及智能終端顯示屏項目二期,這又將產業鏈延伸到汽車智能配件領域。

未來,比亞迪還將計劃為汕尾的新能源產業鏈貢獻汕尾比亞迪研究院、太陽能電站和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產品,幫汕尾打造一個涵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IT電子信息產業的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

來源:南方都市報

圖片:黎湛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