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在一個月光清冷、而又皎潔的夜裡,蘇軾輾轉反側,從深深的夢境裡醒過來,不知不覺中,他臉上流過了兩道清晰的淚水,弄溼了枕頭,而著兩行淚,在月光下顯得更加的晶瑩、珍貴。

蘇軾又夢到他的亡妻——王弗了。

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那一年蘇軾十九歲。

才子佳人、紅袖添香的故事,是每個中國文人千年來亙古不變的夢想。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但是實現的人卻寥寥無幾,所幸蘇軾是一個。

蘇軾就像錢鍾書,在才華上是一個千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但是在生活上,卻顯得能麼稚嫩,不通人情世故。

所以王弗,雖然年齡小,卻總是像姐姐一樣的照顧蘇軾,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幫助他。

王弗是蘇軾老師王方的女兒,秀外慧中,知書達禮。關於 王弗和蘇軾的愛情,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岷江之濱有青神縣。根據《蜀中名勝記》載:“縣之名勝在乎三巖。三巖者,上巖、中巖、下巖也。今惟稱中巖焉。”

過岷江入中巖山門,滿眼的細草微風,耳畔澗水潺潺。行數十米,山青如黛,群花雜樹中飄著一叢叢乳白的花,細觀之,兩瓣平舉如翼,一瓣懸月如尾,一瓣如玉頸奮前,張頭尋覓,且清香馥郁。請教山中人,曰:形如飛鳳,為王弗愛物,叫飛來鳳。

飛來鳳,這是蘇軾和王弗定情之物。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王弗最心愛之物便是飛來鳳。而蘇軾不知道從哪裡得來這個消息,一次去老師王方家喝酒,東坡居士有個特點,他酒量不行,但是特別真誠特別豪爽,逢飲必醉。

這一次蘇軾就乾脆直接睡在了老師家裡,睡醒之後,恰逢第二天早上,同窗們都已經走了,他一下子爬起來,採了一株飛來鳳,繞過蔥翠欲滴的書院,直奔後院,發現王弗正在對鏡梳妝,在蘇軾的眼裡這一幕就像是定格住了一般,這一幕也成了蘇軾心中永遠的風景。

緩過神以後,他便把飛來鳳通過窗戶投入房中。

見到蘇軾此舉,又看了看地上的飛來鳳,明白過來的王弗別過頭去,臉上浮現了一抹紅霞。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關於蘇軾和王弗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據說在中巖附近,有一座鐘靈神秀之地,於此地,一座書院拔地而起,名叫“中巖書院”,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正是舉子們讀書的好去處。

在中巖下寺丹巖赤壁下,有綠水一泓,平靜如半輪明月,相傳為慈姥龍之宅。

但是此地沒有名稱,蘇軾大覺遺憾,便向老師王方建議“美景當有美名。”於是王方召集方圓附近的所有讀書人,來為此池題名。一時間,無數文人學士,在綠潭前投筆競題。

可是大多數名字要麼名不稱景,要麼過於淺陋,沒有文雅之感。

只有蘇軾的“喚魚池”,生動而又有趣,渾然天成毫不做作,令眾人無不稱好。

與此同時,王弗令丫鬟送來錦帕,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字“喚魚池”,竟然也是“喚魚池”,這可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這就是蘇軾和王弗的奇妙緣分。

後來蘇軾和王弗喜結連理、共就良緣,一時間,好不幸福。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王弗剛嫁給蘇軾的時候,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說略微知道。

但慢慢日子久了,蘇軾發現自己這位妻子可了不得,平時也沒見她讀過書,但好多自己讀的書她都知道。

夫妻之間,有共同愛好和知識是再好不過的,在現代社會,兩個沒有共同語言的人很難走到一塊,而在封建時代,兩個人即便沒有同樣的詩和遠方也照樣一起生活。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但有了同樣的雅號,生活自然就更加的詩情畫意,夫妻之間就更加的情深意篤。

就像李清照和趙明誠,讀書消得潑茶香,這種詩情畫意的夫妻日常生活,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嚮往、羨慕啊。

原本平淡的夫妻感情,由於王弗是一位有才學的妻子,而變得更加美滿。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另外,蘇軾這個人交朋友,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沒有分別,待人真誠,一個赤子之心活的很瀟灑。

他自己曾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的乞丐。”

這就很容易被騙,在生活中和官場上容易被小人陷害或者利用。

但是王弗是個心細的人,每次蘇軾請自己朋友到家裡來玩,她都站在屏風後後面聽,通過對方的言談舉止和所作所為,來幫助丈夫判斷此人是好是壞。

而每次,王弗都言中了。

(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可惜好景不長,王弗在嘔心瀝血的照顧丈夫蘇軾十一年後,二十七歲的王弗積勞成疾,撒手人寰,一下子令蘇軾如聞晴天霹靂。

這十一年,正是蘇軾求取功名,奮發讀書的時期,也是蘇軾一介白衣、最為困苦的時代,可是王弗毫無怨言的陪著蘇軾走過了這十一年。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無微不至的照顧了蘇軾十一年,陪著他一起成長,度過生命中最初也是最艱難的時刻。

可是就在這個最艱難的時刻過去沒多久(蘇軾二十二歲中進士,同年母親去世,回鄉守喪,二十四歲又入京師,同年王弗二十一歲),二十一歲的王弗開始和蘇軾在京師生活。

而開始和蘇軾一起享受輕鬆、幸福美好生活沒幾年的時候,王弗卻撒手走了。

生命中,最初的美好一時間煙消雲散,這讓一直處在書海中的蘇軾,瞬間不知所措,他不知道後來怎麼送走王弗的,只知道,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後來,他在王弗的墓前,在漫山遍野中,親手種下無邊無際的松樹,以此來送別自己的髮妻。

《江城子》,一首詞讀懂蘇軾對王弗的深情

十年之後,蘇軾已經年過不惑,他又一次忍不住心中的深情和思念,提筆寫下了千古悼亡詞之首《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男兒最貴是深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