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律师知道你没犯法,还要劝你认罪,他是什么心理心态?

建国业余演员


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希望想尽快了结案件,脱离看守所重归社会?还是希望为了自己的清白,在自由受限前路渺茫的情况下,斗争到底?


首先,几乎所有的刑事犯罪,公安是不会抓错人的,顶多就是证据是否充分的问题。

而且以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来说,还做不到“疑罪从无”的地步。

因此,大多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是:先掌握部分证据,拘了再说,然后再找你录几次口供,如果确实有刑事的嫌疑,逮捕了再说。

只要被逮捕,原则上,一个案子拖个一年半载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有很多合理的手段可以延长审限。即便实在拖不动了,可以一审先判了再说,你不服肯定上诉,而二审,原则上拖个一年半载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次,一个只要有些经验的律师,你到底有没有罪,会判多久,人家早就明白了。同样是学法的,法官的水平也并不一定就比律师要高,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而由于立场不同,律师说你无罪,只是以辩护的角度来说的,而律师的想法并不代表着检察院和法院的看法。

而律师以辩护的角度来评判你的案子,可能会让委托人很兴奋,从而导致你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确实无罪。就如同犯错的人,总归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辩解,而律师就是干这种事的。


即便你真的无罪,如果你已经被逮捕很久了,但办案机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认错。这时候,聪明人会给个台阶下,我认部分犯罪事实,你们给我定个罪,判轻点,这样可以早点出去。

或者,其实你本来有罪,但办案机关的证据并不充分,而且你还死不认罪,但放了你又不可能。像这种不知好歹的顽固分子,可以有很多的合理理由来拖你的审限。最后还是要判,但你不认罪,就没有认罪态度良好的从轻处罚,也就从某些方面增加了你的刑期。


以现实的角度,你真没罪又如何?受苦的是你自己,从某些角度认罪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而死不认罪在某些现实方面,是最傻的一种行为。

一个优秀的律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让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是否认罪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看守所资深体验工程师


赶紧换律师!你这律师,吃了你被告的,又拿原告的了,不换律师你会很惨!你没犯法律师叫你认什么罪?何罪有之?这律师不是在制造冤案的律师吗?一句话:坚持实事求是,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


昌化人


看情况,有时候这说明这个律师是一个好律师。

我身边真的见过这样一个案子。那个案子的当事人行为到底是否能够构成刑法中的那个罪名,存在争议。当事人通过公司系统内部的通讯软件收集了公司所有员工的联系方式(那个公司很大,员工人数特别多,所以总共收集了1万多个),存在一个文件上,但是没有出售。

后来这个事情被公司发现,移送公安。公安认为构成了侵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当事人觉得自己很冤枉,表示收集这些信息是自己可能要离职,离职之后希望能保留前同事的信息,将来有个照应。而公安那边的想法基本上就是:你需要1万多个吗?糊弄谁呢?你肯定是收集了打算去卖,但还没来得及卖掉。

这个情况,当时缺乏足够明确的法条,律师也找不到之前的相关判决能够参考。总而言之,就是公安机关认为他构成犯这个罪,检察机关也认为他构成犯这个罪,但是法院会不会判他有罪,得两说。

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建议当事人在如实陈述案情的同时,表达自己愿意认罪的态度。这样,当事人的态度在公权力机关的眼里就属于认罪态度良好,可以考虑从宽。

而与此同时,律师却在法庭开庭的时候,按照自己对案件性质的判断,做无罪辩护。

这样,一方面律师也陈述了这个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意见,供法官参考。如果法官采纳,当然就构成不构成犯罪,无罪释放,上上大吉,皆大欢喜。如果法官不采纳,那么至少在公检法看来,当事人的认罪态度是比较良好的,可以从轻判决。

所以,建议当事人认罪,在当时这个情况下,其实是一个最优的选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