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小說《誅仙》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對了嗎?

《誅仙》是部紅極一時的網絡玄幻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男主張小凡徘徊於魔道兩途最終實現完美抉擇的仙俠故事。

網紅小說《誅仙》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對了嗎?

天地真的不“仁”嗎

對於《誅仙》,有一句“隱語”貫穿於整個故事主線,那就是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小說中,張小凡練就融合佛、道、魔三派的絕世神功,他在魔教方面的修煉造詣,主要得益於兩點:

其一,就是它的那根戾氣極重、殺人於無形的“燒火棍”;

其二,就是流傳散亂的魔教《天書》。

而魔教《天書》的總綱裡面,赫然就寫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十個字。

另外,在小說情節上,每當出現殘酷廝殺或者血腥鏡頭時,也有時會出現這句話。

那麼,按照小說作者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

老天並不是仁慈的,他將世間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不去理會他們的死活。

《誅仙》所言,天地真不仁乎?

網紅小說《誅仙》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對了嗎?

不是這樣的

不是這樣的。

其實,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原文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何謂“芻狗”?

芻狗”,簡單來說就是用草紮成的狗,用於祭祀中。

同時,這裡的“不仁”,很容易造成字面上的誤解。道家所講的“仁”,跟儒家所講的“仁義”差別很大。儒家之仁,立足於人際的修養涵容;道家之仁,立足於天道的自然無為。

這裡的“不仁”,並不是說老天不仁義,而是說天地依循自然的法則運行,而不為人事所左右。

根據著名學者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中的內容,譯文是這樣的:

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

另外,按照馬克思的套話來說,就是:

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體現的是道家自然無為的思想。如果把它扭曲地理解成老天不仁不義,估計九泉之下,道家老祖的棺材板怕是蓋不住了吧!

網紅小說《誅仙》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