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刘备深知自己的短板和缺点,创业初期被曹军追的四处逃窜,寄人篱下,上无片瓦盖顶,下无村地立锥。虽有关张赵云辅佐,但还是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

刘备投靠刘表,遭到蔡瑁的猜忌,几次三番欲置刘备于死地而后快,并在刘备住处提下反诗一首曰:数年徒手困, 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 乘雷欲上天。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刘备被蔡瑁追杀,被迫马跃檀溪


刘备在檀溪躲过蔡瑁的追杀,死里逃生,感叹自己年过半百,壮志难酬。当听到水镜先生介绍的能人后,决心改变现状,求访高人,因为刘备早已明白,如果没有高人的加入,自己仅靠现在的团队,也就只会有象以前总是失败的结果。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自约:吾的孔明,如鱼得水也。把自己比作鱼,把孔明比作水。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刘备于孔明 剧照


这是的刘备对对孔明得建议大部分听从,也不是百分之百,例如:在新野刘备打败夏侯惇和曹洪,曹仁,探得曹操亲自率军前来,自知靠新野小县难以抗曹,便不顾孔明等人的劝阻,携带樊城和新野的百姓做战略转移到荆州,蔡瑁却拒不开城,荆州大将魏延杀出城外,斩关落锁,迎接刘备军民入城。孔明建议赶快行动趁机杀入城中,不料刘备阻止了张飞的行动,理由是怕百姓再次受到伤亡,最终被迫无奈孔明提出向江陵粮草库进军;由于百姓导致行军缓慢,最终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把刘备军民杀的一个落花流水,血流成河,自己的儿子幸亏赵云拼命厮杀,才死里逃生。可以说这是刘备妇人之仁的决策失误一手造成的结果。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长坂坡之战


军事上听从孔明,在政务上和战略决策上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此后刘备乖巧了许多,经常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不再展现了,蜀国建立后,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刘备也从一个羽翼未丰得小鸟蜕变成为一只锐不可当得雄鹰,刘备集团拥有荆州,益州,汉中实力雄厚,兵精粮足,上将云集,威风不可一世。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蜀汉皇帝 刘备【字玄德】


然而关羽的突然阵亡,张飞的遇害,让刘备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压力,对东吴恨之入骨,于是刘备的老毛病又犯了,不顾孔明赵云等人的劝阻和正确建议,执意把联吴抗曹的国策改成先灭吴国再灭曹魏;这也是为何蜀军接接胜利时,孙权提出议和的丰厚条件;1,把荆州归还刘备;2把杀死张飞的部将送还刘备;3,把夫人损伤先送还刘备身边。总之只要刘备罢兵,孙刘重新联盟一切好商量,而刘备已经改变了国策,出兵伐吴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报仇了,依然马上拒绝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刘备把杀害张飞的两个人让张苞【张飞之子】剁成了肉酱后,把东吴使臣赶出来蜀军大营。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火烧连营七百里 蜀军兵败


如果是曹操相信一定会先兵不血刃要回荆州;接回朝思暮想的孙夫人,然后接着进攻东吴,兵不厌诈。刘备爱江山重义气无可非议,可如果有机会两全其美为何不把握呢?

刘备发倾国之兵御驾亲征我想也是为了这个''义''字,让天下人看看跟随我刘备打天下的人,我是多末的看重。孔明曰;''陛下要伐东吴何必亲征呢?给我一支人马我孔明去就行了;或者派一员上将也可以;倘若亲征一旦失败,后果严重,有灭国之忧''。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陆毅版孔明 剧照


这一系列的大事面前刘备没有听从孔明一个字,刘备的事业也随着事业的壮大集聚膨胀了,忘记了自己是听从孔明的建议才有的今天,也忘记了当阳桥不听孔明的建议遭到的惨败的教训。甚至对孔明产生了质疑。最终让刘备自己走向了不归路。

为何刘备开始对孔明言听计从,蜀国建立后就不听了呢?

张飞 刘备 关羽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