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興趣班裡,孩子們在教室裡跟著老師有模有樣地學習積木搭建;

興趣班外,家長們坐在一起,相熟的聊天,時間過得飛快,不熟的,獨自刷手機,時間一樣飛快。

在靜候的家長中,聽到了兩位媽媽的對話,以及兩位媽媽背後的孩子爸爸對於孩子上興趣班的意見。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

一位媽媽說:

“我家爸爸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父母辛辛苦苦種地養大了他和他妹妹,他和妹妹在沒有讀任何興趣班的情況下,考上了一所師範類的二本院校,因此,爸爸心裡認為:孩子不需要上興趣班一樣可以考上好大學。”

因此,對於孩子上興趣班的費用、接送,爸爸從來都是牴觸情緒,保持不管不問的姿態當媽媽無暇顧及到孩子的興趣班時,孩子的興趣班只能按下暫停鍵。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孩子的所有興趣班的費用都是媽媽來支付的,目前花費已經有兩萬多元,但是媽媽的工資有限,支付孩子的興趣愛好壓力有點大,於是家庭矛盾頻出,爭吵不斷。

“我家爸爸都不支持孩子讀書!”

另一位媽媽說: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本地人,他家有幾棟房收租,我家父母也有房子收租。但是,孩子出生後,爸爸對孩子不聞不問,更別說給孩子任何花費了。平時孩子各項興趣班費用支出,都是我爸媽收房租的錢。”

孩子感興趣的興趣班,我想著又不是付不起,就想給孩子報名,但是他爸爸覺得沒用。

他爸爸學歷不高,靠著收租金在村子裡的日子過得也不錯,所以他就想著,兒子根本不需要學習,將來繼承下來房子,月入幾萬;現在辛苦地花錢去學各種沒用的,上學,畢業後不是一樣需要工作掙錢,而現在,直接收租月入幾萬,花錢去學各種興趣班真是找罪受。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即使是媽媽花娘家的錢給孩子報名興趣班、接送孩子,爸爸仍然惡語相向,拒絕支付孩子的任何費用。現在已經不吵了,因為爸爸已經拉黑了媽媽,拒絕溝通!

與爸爸們相反,媽媽則支持孩子的興趣班

興趣班招生老師安女士是一位母親,女兒今年6歲,也在上樂高編程課程。

她說:“樂高其實是開發孩子智力的一個不錯的項目,但是,費用也確實貴。像我們機構,一節課75分鐘左右,費用在150元,這還是活動打折後的價格,總部定價原價在200元/節以上。媽媽和爸爸各持不同的意見。”

歸納起來如下:

1.媽媽單獨給孩子報名,成功率60%

媽媽帶孩子上體驗課程時,如果孩子表達很喜歡,大部分家庭條件尚可的媽媽會給孩子報名。

而條件不足以支撐的媽媽,會慢慢哄走孩子,同時眼神中留露出不捨。

2.一家三口來到機構,成功報名的不足20%

孩子特別開心地試玩區玩樂高積木,媽媽滿懷期待地看著孩子開心的玩耍,但是當孩子想進一步學習時,爸爸的態度比較堅決。

爸爸說:“這有啥可學的,不就是玩嗎?幹嘛花這冤枉錢!”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3.孩子一家三口手牽手地出現在培訓機構,這真是一個罕見的場景。

有沒有發現:在興趣班外等候的人群中,80%都為女性,媽媽或者奶奶或者姥姥。

男性(爸爸、爺爺、姥爺)的身影極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更焦慮

孩子的教育在拼爸媽,歸根結底是在拼媽媽。

在一篇《中國媽媽,瘋狂到什麼程度?海淀家長輸了,顧佳們敗了......》,講述了“家有天賦平平、又不自覺的兒子,文科出身的媽媽,硬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進階成精通數理化的超人,又帶兒子闖關成為學霸。”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媽媽堅信孩子可以考上“北大和清華”並加以培養,最終孩子考上武漢大學。

2.媽媽掌握著家庭的財政大權

大部分家庭,是媽媽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爸爸把工資卡上交給媽媽,也就是把家裡的一切花銷支出交給了媽媽。

在有限的資金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的使用並保持最大利用率,媽媽們可是精打細算後安排孩子的興趣班費用。

3.生兒育女——媽媽的責任

社會分工,仍然遵循“男主外女主內”,但是實際上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同時越來越多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成為了全職媽媽,照顧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工作。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在長期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喜歡什麼,性格怎樣,媽媽比較瞭解,能夠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興趣班。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們努力工作掙錢,媽媽們努力做好一切保障。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寶寶是第一次做寶寶,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我是豆媽,歡迎關注頭條號:豆媽靜思,陪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