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且行且珍膝

人體關節的組成比較複雜,但大體歸納起來有基本結構和附屬結構之分。基本結構是指關節囊(含)內部的骨性和結締組織,附屬結構以關節囊外的韌帶,筋膜,滑液囊等結構。

跑步傷膝其實是個泛稱,但它是所有跑步者(運動者)心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指以膝關節為中心,大小腿連接部位一圈大約十釐米左右的這一段肢體的傷病統稱。膝關節的具體解剖結構形態和各種具體損傷就不再贅述了。

2020,且行且珍膝


膝關節出現的問題有各種情況,相比軟組織的損傷,骨結構的問題,尤其是關節面軟骨的問題才是嚴重之極,原因是軟組織的再生能力決定了治療方法的多樣性,骨及軟骨的問題則受限於其解剖生理特點,極為棘手。尤其是在膝關節存在獨特的遊離關節面(髕骨)。

2020,且行且珍膝


根據膝關節的結構,及各關節面的運動軌跡這兩點,對於跑步健身人群而言,尤其是長距離跑步愛好者而言,下面的建議也許有極大幫助。

提高步頻,降低步長

步長取決於兩個原因:蹬地腿的蹬力和擺動腿的擺動,我們通常認為後腿是蹬地腿,前腿是擺動腿。當然,由於擺動和蹬地是個相互轉化的動態過程,所以在跑步過程裡,雙腿的角色其實在不斷交替。但是,無論怎麼交替,要想獲得最大化的跑速提高,任何一個過程裡,雙腿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動作——屈膝。蹬地腿屈膝是為了關節伸肌群更好的發力,提供更大的前進助力;擺動腿屈膝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帶動人體重心前移,另一方面是為了適應蹬地腿的狀態以保持人體重心的穩定。

2020,且行且珍膝


正是這個屈膝動作,在支撐腿蹬地時不僅加大了關節面的相互碾磨面積,還由於肌群的發力加大了關節面的壓迫摩擦力;而當支撐腿擺動過軀體轉化為擺動腿落地時,關節面的夾角會導致與地面接觸時股骨內外髁與脛骨關節面的單位面積撞擊力增加,也增加了股骨與髕骨關節面的被動摩擦力。而這幾個結果都是引起關節內軟骨面加速消耗的主因。

通過以上的簡單描述,跑步愛好者應該明白,當出現跑步膝狀況時,尤其是關節面問題時,你所要面對的也許並不是姿勢調節和複雜的功能練習,這只是跑步動作的自身特點所致。當然,這只是對愛好者而言,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由於重視腿部力量的增加和其他科學輔助手段,這個動作的隱患被儘可能的控制住了。

所以說,愛好者跑跑步,本來的目的只是鍛鍊心肺機能,提高自身新陳代謝水平,何必一定要追求大步流星,向加速關節面磨損的方向加速前進呢?其實提高步頻比提高步長要容易的多,而且變速跑能完全解決對機能提高的追求。

當然,對於那些追求PB,以突破為目的的發燒級跑友而言,路漫漫其修遠兮,且行且珍膝吧!

作者簡介:教育學碩士,北京體育大學本、碩畢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運動醫學方向)。

多年從事體育科技工作,熟悉國內運動健身市場、各級運動隊的訓練及管理,在科學訓練、運動營養與運動表現、運動與健康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極為豐富。

有感於當下國內運動人群高漲的運動熱情,卻缺乏對運動與健康的合理認識,通過傳播科學運動理念和方法,普及運動健康新概念,讓更多的運動愛好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