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勞動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間距離反而更近了”

招手、截停、上車,“師傅,麻煩載我到XXX。”

的士啟動,車廂內異常安靜,口罩下的表情難以捉摸,少了的哥爽朗搭訕,也少了乘客瑣碎牢騷。

這是疫情期間坐出租車的常態,於乘客而言,短暫數分鐘,刷會手機便下車了;於的哥而言,口罩下的長時間行車,煩悶與疲勞比往常來得更多。

疫情期間,平凡崗位的堅守,更顯普通人的偉大。

“疫”線勞動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間距離反而更近了”

“戴上口罩,反而拉近了與乘客的距離”

張振新來自湖北洪湖,九十年代來到廣州,至今已二十餘載。他很幸運,在廣州打拼的日子裡,收穫了熱愛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此次疫情,讓他更懂得珍惜當下。

“剛開始出車時很擔心,因為對情況不瞭解,直到載到第一位醫生,當晚我就與他電話長談,才慢慢放下了一些顧慮。”張振新回憶,2月份的時候,自己跑在路上,心裡有不安也有焦急,特別有段時間口罩匱乏,試過最長戴了12個小時才摘下。

“不習慣”“霧氣”“癢”“悶”,這是他對戴口罩行車的切身體會,張振新說,在車內時間長了人的情緒會煩躁,總覺得喘不過氣,這時,他會靠邊下車,摘掉口罩透透氣。

“疫”線勞動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間距離反而更近了”

“疫”線司機張振新。

漸漸地,防護越來越到位,出車前消毒、前後排隔膜、給乘客測體溫……

張振新說,現在他會主動向乘客介紹防疫措施,司乘安心,出行放心。其實17年前的“非典”,張振新也跑在一線,兩次疫情給他感受最大的差異,是後者的防疫,安全感更強了。

“戴上口罩之後,反而拉進來與乘客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信任感增加了。”在這次疫情中,他感受著這座城市細微的變化。“以前掃碼支付,我們還要看看到沒到賬,現在都不需要了。”

對於未來,張振新期盼疫情過後,自己能賺多些,還要和一幫好兄弟痛痛快快地喝酒,聚一回!

“來自乘客的問候多了,心裡暖暖的”

與張振新不同,33歲的肖祝雨習慣了一個人生活,當被我們問及疫情發生,最感覺不適的是什麼時,他的回答讓人意外,“大過年的,居然要一個人做飯。”

原來,肖祝雨原本打算今年回家過年,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就連去商場大快朵頤的願望都落空了,一個人的年夜飯五味雜陳。

“疫”線勞動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間距離反而更近了”

“疫”線司機肖祝雨。

整個過年期間,肖祝雨都沒有休息,路上人車稀少,經常出去幾個小時,一個客人都載不到,但他仍然願意在路上跑著。來自乘客的問候變多了,他們總會詢問肖祝雨“最近怎麼樣?”“有沒有口罩?”,這些簡單的話,總讓他心裡感到無比的溫暖。

剛開始戴口罩非常不習慣,“一戴口罩就頭疼,一戴就頭疼。”想摘又不敢,心情矛盾又壓抑,每天還給自己多次測體溫,有時測著測著感覺體溫升高,以為自己被感染,嚇出一身冷汗。但這種顧慮很快被樂天派的他克服,“不管多大的事都會變好”肖祝雨說。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肖祝雨參加了出租車公司組織的防疫愛心車隊,每天接送定點醫院的醫務人員上下班。他介紹到,很多人當天下午送去上班,後天才能接回來,長時間緊張工作,他們在車上坐一會就睡著了,肖祝雨感慨“經過此疫,才真正感受到醫護工作的不容易。”

2003年8月11日,肖祝雨仍舊清晰記得這一天,那是他第一次遠行,懵懂少年離鄉背井,晃眼人到中年,卻依舊嚮往自由的生活。“有本錢的時候拼一拼,沒本錢的時候想一想。”他笑著望向車水馬龍的窗外。

【撰文/攝像】吳冠霖

【採訪/剪輯】莫依蓉

【海報設計】莫迪

【作者】

【來源】 南方+訪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