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國派遣左庶長王齕攻打韓國,奪取了上黨郡,上黨郡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平原君趙勝派兵佔據了上黨郡。四月,王齕以此為藉口,發兵進攻趙國。趙國派廉頗率領軍隊迎戰秦軍。秦趙兩軍士兵時有交手,雙方摩擦不斷,戰事逐步擴大。期間,秦國多次打敗趙軍。面對秦軍的挑釁,廉頗固守營壘,不肯出戰。趙王聽說這種情況,很是不滿,多次指責廉頗。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趙國施行反間計,大肆宣揚說:“秦國最傷腦筋的,只是怕趙括擔任將領而已,廉頗是很容易對付的,眼下他就要投降了。”趙王早已惱怒廉頗屢次戰敗,現在又聽到這些反間謠言,就信以為真,於是派趙括取代了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是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從小學習兵法,講到軍事理論,常常滔滔不絕,就連他的父親都難不倒他。但是趙奢卻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兒子只是懂得理論知識,並沒有實戰經驗,若是真的上了戰場,面對變幻莫測的情形,必然是不懂變通。戰場是極其殘酷的死地,並不是趙括所認為的那麼容易。趙奢就曾經斷言,若是趙括當了將軍,那麼滅亡趙軍的一定是趙括自己。等到趙括被任命為將軍時,他的母親也上書趙王,懇請趙王不讓趙括擔任將軍,因為在她看來,趙括並不像他父親那樣能輕財好義、禮賢將士、廣結好友,反而是是傲慢自私、貪戀錢財、不懂得團結將士。趙王沒有聽趙括母親的話,還是派遣趙括出兵長平。
秦國得知趙括擔任了趙軍將領,就暗地裡派有“人屠”之稱的白起擔任上將軍,讓王齕擔任副將,並命令軍隊中不能洩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揮官的消息。趙括一上任,就改變了廉頗以守為主的戰略,主動出擊,卻不幸中了秦軍的詭計,後來糧道又被阻斷,困厄之極的趙國士兵中甚至出現以人肉充飢的慘狀。最後,趙括不得不冒死突圍,終被秦軍射死,趙軍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秦國。白起擔心這些士兵會惹出大麻煩,就用欺詐的手段殘忍地坑殺了降軍。長平之戰前後,趙兵被殺人數達四十五萬人,震驚四方諸侯。
其實,長平之戰,趙軍的慘敗也是在情理之中。秦軍動員了全國的力量要跟趙國決一死戰,雙方必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決戰,廉頗一味守城終究不是辦法。趙王也想轉守為攻,況且那時候燕國也在趙國邊境搞些小動作,分散了趙國的一部分兵力。臨陣換將,雖然犯了兵家大忌,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縱然趙括的個人能力有所欠缺,長平之戰失敗的主要責任也不在他,“紙上談兵”的千年諷刺,對於趙括實在是有些冤枉,更何況,戰國時期紙張還沒出現呢。
是進是退,這是一個問題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被殲滅,白起帶領秦軍準備一鼓作氣,攻克邯鄲,滅掉搖搖欲墜的趙國。這時,趙國派使者帶上豐厚的禮物去遊說范雎。起初,白起是魏冉提拔當上將軍的。范雎與魏冉不和,趕走魏冉自己當了丞相。所以范雎對白起心存戒備。使者抓住白起范雎將相之間這種微妙的關係,跟范雎分析了白起滅亡趙國的後果。
使者認為,如果白起滅亡了趙國,加上之前白起為秦國攻佔七十多座城邑的功勞,以及平定楚國鄢、郢及漢中地區的戰功,一旦秦王君臨天下,白起就會位列三公,而范雎的地位不得不屈居於白起之下,那麼你范雎肯定不甘心。再者,白起滅了趙國,趙國也不甘心做秦國的臣民,它北邊的土地就會落入燕國,東邊土地會併入齊國,南邊則會歸屬於韓魏,這麼一忙活下來,范雎得不到什麼土地和百姓。倒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讓它割讓一些土地,防止白起再立功勞。
聽了使者的這番話,范雎恍然大悟,就向秦王進言道:“秦國經過長平之戰,損失也十分慘重,將士們疲乏勞累,不如讓趙國割地講和,士兵們也能夠休整一下。”秦王素來對白起也有所懷疑,現在又聽到范雎的建議,就同意跟趙國講和。秦趙雙方停止交戰。白起聽聞停戰的消息,氣得無話可說,更加憎恨范雎了。
停戰後,趙國終於能夠稍稍緩口氣。在這短暫的休戰期間,他們趕緊加固城防,整飭保衛邯鄲的軍隊,同時向其他諸侯國尋求幫助,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戰爭。
九個月後,秦國就再次派兵攻打邯鄲。不巧的是,當時白起生病了,無法出征,秦王任命五大夫王陵為將。王陵攻打邯鄲,屢屢受挫。秦國繼續派兵增援,結果王陵損失了五個營。等到白起病好了,秦王就打算讓白起去代替王陵,但是白起心裡仍有忿忿不平之氣,就推脫了。他跟秦王說,邯鄲是真的難打,諸侯國的救兵眼看也快到了;況且在長平之戰中,秦軍損傷也超過一半,國內兵力空虛,若是不遠千里去爭奪邯鄲,秦軍將有內外受敵之困,必敗無疑。秦王再三下令,白起就是不肯赴任,最後稱病不起。
信陵君竊符救趙
秦國發兵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情況危急。信陵君的姐姐是趙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她多次給魏王和信陵君寫信,請魏國馳援趙國。魏王就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魏兵來救趙國。秦王聽到消息,威脅魏王說:“我攻打趙國,旦夕之間就能夠拿下邯鄲,諸侯國有敢救援的,我打下趙國,一定會調兵攻打它。”魏王嚇得趕緊阻止晉鄙,讓他把軍隊停駐在鄴城,名為救趙,實際上是持兩端觀望之態。平原君不得不多次派使者到魏國告急,責備信陵君不講道義,不顧念姐弟之情。信陵君臉上無光,只得再次懇請求魏王出兵,可是魏王膽子太小,害怕強大的秦國,不敢發兵。信陵君想著既然說服不了魏王,那就召集自己的賓客,湊上一百多輛戰車去與秦軍拼命,與趙國同戰同死。
正當信陵君出發之時,他曾經的一個賓客侯老先生攔住了他,不讓他去冒這麼大的風險。他對信陵君說:“聽說晉鄙的另一半兵符藏在魏王的臥室。魏王身邊的如姬最受寵幸,她可以隨便出入魏王的臥室,可以讓她竊取兵符。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多年未能報仇,還是公子您幫忙報瞭如姬的殺父之仇。現在你去求她,她必定想方設法偷來兵符。”信陵君聽從了侯老先生的建議,找到如姬請她幫忙。最後果然盜出兵符。
信陵君得到兵符,來到鄴城,斬殺晉鄙,奪取了軍隊的指揮權,調集軍隊火速開拔前線,伺機攻打秦軍。
“毛遂自薦”與“脫穎而出”
秦國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除了向魏國求救外,還派遣平原君向楚國尋求援助。趙國計劃讓楚國當盟主,簽訂合縱盟約共同抗擊秦軍。平原君想要在他的門客之中挑選二十個文武兼備的人才,與他一起去楚國遊說楚王。可是精挑細選之後,只挑得十九個人。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自己站出來對平原君說,既然你們少一個人,何不把我帶上?平原君看看毛遂,問他:“先生你來我門下幾年了?”“三年了。”
平原君笑笑說:“那些賢能之士活在世上,就像錐子放進口袋裡,他們的才能立刻就會像錐子的尖端一樣顯現出來,先生你來我這裡三年了,左右之人都沒有稱頌你的,我也不認識你,你有什麼才能呢,還是留在趙國吧。”毛遂說:“那我今天就請求您把我放到口袋裡,要是我早點被放在口袋裡,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恐怕整個錐子都會脫穎而出。”平原君聽見毛遂這樣說,覺得多帶一個也沒什麼壞處,反正十九個也算是夠用了,就同意毛遂一同前往楚國。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經過一番波折,終於說服楚王訂立了合縱盟約。
平原君回到趙國,楚國的春申君也準備帶兵救援趙國。這時候,魏國楚國的救兵都還在路上,秦國加緊進攻步伐,邯鄲情勢愈加危急,到了快要投降的地步。邯鄲城中,百姓把骨頭當柴燒,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交換子女當飯吃,餓殍遍地,淒涼無比。平原君聞此慘狀,將自己的家眷編入行伍之中,並散盡家產,分享給士兵們,得到了三千敢死之士。他們奔赴前線,誓死抵抗秦軍,秦軍被擊退了三十里。正好這時楚魏兩國的數十萬援軍也都趕到,擊退了秦軍,邯鄲城終於保了下來。
秦國在長平之戰後,本來可以乘勝滅掉趙國,卻由於將相之間的矛盾,在進與退上出現了矛盾,中途停戰了好幾個月,給了趙國喘息的機會。及至再次出兵邯鄲,白起拒不出戰,其他戰將進攻屢屢受阻,邯鄲城未能及早攻克。另一方面,趙國已是兵臨城下,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再無退縮的可能,只能以死保衛邯鄲,面對秦軍的猛烈攻擊,他們殊死抵抗,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守住了邯鄲城。最後關頭,趙魏楚三國也成功合縱,在數十萬生力軍的馳援下,盟軍贏得了邯鄲保衛戰的勝利。趙國被滅的時間,也推後了三十年。秦昭襄王未競的大一統事業,最終交到了他的曾孫嬴政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