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案的反思: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健全人格,而非高智商!


吳謝宇弒母案的反思: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健全人格,而非高智商!

01

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此時距離其殺害親生母親已近4年時間,距離其近乎主動的暴露作案現場也有三年,沉寂已久的“北大學霸弒母案”終於塵埃落定了。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佈了一則懸賞通告。通告稱,2月14日警方發現受害人謝天琴被人殺死在福州市晉安區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經法醫鑑定,在2015年7月,謝天琴就已經被殺害,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緝捕。

之後,犯罪嫌疑人相關信息被媒體披露,吳謝宇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事發前後,他網購了多種刀具、防水防腐材料和隔離服,謝天琴的屍體裹著多層塑料薄膜,每層之間還放置了活性炭用來吸附味道。房間密封保護的很好,門口和臥室都安裝了遠程監控攝像頭,攝像頭的那一端的監控者,則是犯罪嫌疑人吳謝宇。命案發生後,其偽造母親的辭職信,以母親名義向親友借款140餘萬元,隨後銷聲匿跡。

吳謝宇弒母案的反思: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健全人格,而非高智商!

吳謝宇被抓後,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了其躲避追捕長達3年的隱匿逃亡經歷,懷揣著30張身份證,輾轉4個省,白天當老師晚上酒吧當“男模”,由於其逃亡行徑與頭頂的北大高材生光環形成了絕對差異化的對比,犯罪嫌疑人吳謝宇一時間被媒體捧為“高智商犯罪”。

然而,除了吳謝宇自身高學歷光環外,無論從哪方面與“高智商犯罪”都不沾邊,媒體過多美化只會激發一些缺乏辨識的小青年對吳謝宇產生某種崇拜甚至模仿。

留意美國新聞報道讀者或許瞭解,在美國許多惡行累累的殺人犯,進監獄後卻做了新郎。從犯罪心理學來講,一些女性對判刑的殺人犯所吸引,甚至願意獻身給殺人犯。這種對超級殺人犯的痴迷和崇拜,並由此獲得滿足感,在醫學上,這被統稱為“邦妮和克萊德症”。

02

雖然我們不認同吳謝宇是一個“完美的高智商犯罪”,但是,卻不能不正視他所犯下的彌天大罪。當下,網絡上流傳著很多對此案件的解讀,然而,至於真實的動機如何,就算是吳謝宇的自我闡述都未必能還原真相,作為讀者,是否真正瞭解真相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能從吳謝宇案當中得到啟示和警醒,才是現實意義。

吳謝宇案讓很多人想不通的是,一個如此優秀前途無量的少年,為什麼會親手殺害母親,毀了自己原本可以閃閃發光的人生?其實這一切與其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夫妻關係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瞭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上述觀點是來自於全國著名的教育家、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

他曾提及,回想起來我們30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麼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可我們並沒有看到當初我們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

剛出生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為何成長之後,就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這個差異就是由家庭造成的。

03

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從心底想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為孩子報各類培訓班,稍大一點擇名校忙的心力交瘁,哪怕自己在生活上節省一點,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起點高一些。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只要孩子成績好,其它一切都是在可容忍的範圍。

然而,在這樣的期望下,導致很多父母都只關注孩子成績和才藝這些外在變化,卻很少關心孩子大腦、行為和心理的發育。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是為了培養人格健全的人。

當家長一味的只去關注和猛補孩子的外在,外在這塊“板”長了,忽視了孩子的內在,內在這塊板就短了。最終,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在學歷和才藝上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在人格上一定是不健全的!

著名教育家羅曉明先生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其專著《人格本位》一書中對中國教育所存問題深感擔憂,他指出:“隨著素質教育的日益加強,‘能力本位’教育也日漸興倡,這種能力素質的倡導,當然必要,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擔心,‘能力本位’教育的強勢推動,不免使受教育者在成長和發展中產生思想靈魂的失重和傾斜。因此,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人才,思想靈魂的塑造顯得更加迫切。”

吳謝宇弒母案的反思: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健全人格,而非高智商!

為此,羅曉明先生在“知識本位”、“能力本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強調孩子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人格是通過個體的性格、氣質、能力特徵所表現出來的人的個體尊嚴、價值、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所反映出的是一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道德和文化各方面所達到的和諧統一的境界。人的發展的教育必然是個體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應該是人的發展的必然歸向。”

近年來像吳謝宇這樣“高學歷犯罪”現象一度備受熱議,這些受過高等學歷的人,不是利用所學知識為社會做好事,而是走上了殺人、投毒、詐騙、製毒等犯罪道路。其實,這也間接否定了高學歷、擁有體面工作的人就一定擁有健全的人格這一事實。

知識與道德必須相互聯繫、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道德對知識的造就,後者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就如教育家誇美紐斯所說,“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那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所以,家長們,請適當放低對孩子的要求,先培養孩子做一個人格健全的幸福的普通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