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一到秋,

就会为荷的枯而有些不舍。

幸好有李商隐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给后人些许念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五代 黄居寀 晚荷郭索图

古代文人对残败枯落的事物情有独钟,

往往用枯败表现繁盛,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

反衬小桥流水人家,

再比如枯荷!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宋 佚名 枯荷鹡鴒图

枯荷,

带着秋风,

立在明净的水上;

干皱的肢体由细细的梗支着,

虽然自有一番宛转,

却随时准备变成一片落叶,

结束生命的旅程。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南宋 李安忠 疏荷沙鸟图

没有多少植物,

可以像荷一样得到文人如此地垂青,

以至于单单是它的雅致别名就有数十种之多。

也从没有植物像它那样,

让人去审读这种枯瘦清冷

却伴随死亡的韵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元 张中 枯荷鸂鶒轴

枯荷的美,

需要跨越时光的长廊,

在繁华凋尽的心卷

反复吟读,反复咀嚼,

才得其深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明 陈淳 秋江清光图

就像枯荷听雨,

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

它将枯败蜕幻成了另一种风骨。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

在艺术家的笔下,

残荷的枯败里也驻藏着一种神韵,

一种风骨。

一片破败的残叶,

一支饱含着籽实的莲蓬,

反而具有了一种荷盛开时所没有的美。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秋荷

在传统画家中,

许多人画残荷表达出的

是落败、颓废、悲伤的情绪,

而白石老人笔下的残荷,

却让人感受到秋高气爽、硕果丰盈。

他是借秋荷表达对收获季节的

乐观享受和对人生的颂扬。

正所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枯荷入画,别有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