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育儿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很多家庭中,许多父母都会使用棍棒教育。你们知道吗?实践证明,棍棒教育不是成功的经验,也根本不是古教育家的经典所传。它实不过是一些人的偏颜之见,也是家长教育子女无方的表现。用现代教育科学检验,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因此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其次,我觉得棍棒教育的有害之处在于:一、损伤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喜欢。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出了差错,虽然父母饱含爱心,恨铁不成钢,企图以皮肉之苦给孩子一点教训,使其不再重犯过错。但是做为儿童却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不安全的威胁,由此而生惧怕或痛恨之情。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其实,根据以往对小学生的调查证实,所有的孩子都不高兴受父母打骂,有的事过很久仍怨气不消。这种亲子之情的损伤,可能永远不能愈合。有一名学生从小特别喜欢和爱好体育运动。但是他的家长反对,强令他不许参加体育话动,并且因他偷偷去体育队训练,着实把他痛打几顿。现在他每想起这些,就对家长耿耿于怀。尽管他从理智上明白家长是为自己好,家长也常以此自居,认为在确定孩子的人生航向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位学生并不感谢他的父母。在情感上总觉得与父母格格不入。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二、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所以无意中常给大人惹些麻烦。有时出于好心想帮家里做些事情,洗碗、买菜、打酱油、烧饭等,但由于粗心或技术不熟练,也常把好事弄糟。如果父母不能宽容和体谅孩子的善心,采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对父母的爱心。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从复杂的事物中理解父母的心思,而只能从父母的态度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来领会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常受打骂训斥的孩子,常常会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因而感到痛苦,郁郁寡欢。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也有的家长虽然不是打骂孩子,但为了表示家长的尊严,在孩子面前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使孩子望而生畏。也有的家长主观意图是想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独立的能力,对孩子的事不闻不同,不能及时地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是孩子偶有过失,家长有意夸大,进行批评指责。这些做法都不足取。这实际是对孩子施行精神虐待,使孩子感到家庭冷漠,父母无情,因而在心灵深处,蒙上阴影。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一生不能忘却。成年以后,甜蜜幸福的童年回忆,能使人沉醉在当年的快乐之中,而痛苦冷漠的童年回忆,心头总不免感到沉重和凄楚。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三、迫使孩子撒谎和违心行事。孩子最早是不说假话的,考察一下孩子第一次撒谎的原因,大多源于父母。孩子做了错事,如实说出,受到家长的一顿训斥或打骂。可说了假说,却能逃避惩罚。于是孩子便用谎言来对付家长的棍棒,时间久了,就会习惯了。一名小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一直很好,父母很高兴。有一次他的考试成绩只得73分,他把卷子拿给父母看,父母顿时恼火,逼问他是不是淘气贪玩没有好好学习?并且威胁说,再考不好就得挨揍。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后来又有一次考试,这个学生成绩不高,他当即把卷子撕毁。放学回家他装得惹无其事的样子,当家长问他"考试了没有,得多少分"时,他回答说"没考"。有的学生因为怕挨打,表面上老老实实,安分守纪,遵从家长意见行事。但心里并不服气,没有在棍棒下受到教育,明白事理。特别是对于家长某些毫无理由的打骂,孩子只能做出暂时的屈服。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四、容易使孩子仿其道而行之。孩子小,面对棍棒无能为力,只有顺从和屈服。当孩子长大,有了力量,他们就不会再害怕挨打。而且在父母的影响下,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只有用暴力才能制服人的偏。所以在家里经常挨打的学生,换了地方,碰到比自己弱的同学,倘若心情不好.也会大打出手。发展下去,便会无理取闹,以能欺负弱小制服别人为乐事。形成习惯,就会使人变得粗野。反过来对待家长,也会采用粗暴的态度。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五、容易使孩子形成偏常人格。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坚持棍棒教育的家庭里,孩子没有条件充分表现和发展自己,长期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之中,因此他们的个性可能向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是容易形成胆小、怯懦、软弱、遇事没有主张,缺乏独立见解,性恃孤独、抑郁,沉默寡言,随遇而安的入格特点,另一是容易形成粗暴、残忍、冷漠、欺软怕硬、见风使舵、撒谎骗人、固执、偏激等人格特点。这两种人格特点,都有严重缺陷。在不良诱因作用下,具有这种偏常个性的儿童,容易发生问题行为。根据对青少年犯罪家庭情况的调查发现,溺爱型和打骂型家庭的青少年犯罪比率最高。可见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和爱得不够,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庭教育也要有科学指导。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最后,你们知道吗?暗示效应影响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并由此制约着儿童的行为,因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有害无益。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暗示效应。但利用儿童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却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些积极的暗示,让孩子们相信自己都会是大有作为的人。

棍棒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当摒弃这种教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