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粉絲舉辦的“楊村辯論賽”三番戰


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希望作為專業辯手的評委,能被安排到後面發言。


楊超越粉絲舉辦的“楊村辯論賽”三番戰


在我加入華語辯論世界盃的第四年的二月,基本上所有線下的辯論都成了泡影,所有的辯論都在轉線上,習慣了傳統線下辯論的華語辯論人都被推著走向下一個次元。華語辯論世界盃一直以來有一個沒有被載入過史冊的slogan:讓辯手榮耀,讓辯論更好。而這我一直的希望是:讓辯論更有趣,讓辯論能夠被更多人欣賞。這一次遠局在網絡上看到了楊超越粉絲的辯論賽,我看完第一屆視頻後我就認定,這是我心中有趣的辯論賽,雖然可能選手有一大部分沒有辯論基礎,但是那些脫離了學院派套路的發言和來自內心的聲音竟然格外的有趣,格外的純粹,不聊學派不聊主義的辯論是不是迴歸了純粹的辯論本身我不清楚,但是他絕對讓更多的人聽懂辯論,享受辯論,不用打開辭海,也不想用遙控器換臺。正好看到今年楊村的辯論賽還沒做,飽含著渴望廢了一大頓周折終於聯繫上了 @棉蛇 蛇哥,和鐵匠。後邊的事情很順利,一拍即合,棉蛇組織粉絲與宣傳,我們提供專業辯論硬軟件、評委和直播資源。蛇哥傾注了很大的心力,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喜歡的那種粉絲的樣子,專注,理性,有豐富的idea和周全的思維,組隊工作基本都是在他的組織下完成的,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在辯論賽中如此高效的組織工作。鐵匠的知乎ID我們不知道,他好像是這次賽事的軸承一樣,一邊一個輪子,他把我們設計的賽制技能和我們一些粗糙的構思,完美的和粉絲們結合到了一起,提出了很多創造性的見解和意見,價值連城。我和他們學會了許多,知道了很多粉絲的知識,也承蒙共同努力,才有了賽事的運轉。以及整個賽事籌備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事情想要分享,以後我來補齊吧。今晚第一輪比賽結束,聽到了大家很多意見建議,會立馬完善,不過有一些技術壁壘我們目前還無法跨過,各位辯論同僚也要加油。另外今晚還出現了自由辯同一方發言時換了人我沒聽出來,以為是對方發言的情況,索性一錯到底,全程反向計時,好在沒影響公平,謝謝各位的包涵。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比如發言人頭像,發言人標誌示意,場景氛圍控制(本來想暫停放不負青春後來沒敢放),網辯走到這裡我自認為前進了一大步,但是距離讓人滿意還很遠,我們繼續努力。2.29我在直播時,除了計時推流,還一直在看彈幕,大家的快樂真的很有感染力,甚至完事後我還去尋藝簽到並看了長城。謝謝大家,困了,以後再寫,明天見村芽們。3.1計時器又崩了,因為被禁用了GPU加速,chrome內核的東西內存佔用率真的高。好在沒有耽誤很多時間。今晚第一次出現了平票,觀眾姥爺們今天決定了比賽的勝負,但我好奇你們怎麼抵擋得住反方二辯的哈哈哈哈哈。


首先表達一下對 @華語辯論世界盃 和虎牙直播的感謝,他們的專業支持讓這次的三番戰從一個單場制活動變成了持續數週的小型網辯,在活動的各個維度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整個活動的參與者和一個辯論愛好者,我分別從這兩個角度聊一聊我的看法。作為一個粉絲和參與者,我還能清晰的記得第一次比賽的時間應該是1月31日。這樣一個比賽的萌芽大致要再向前推2-3個月,當時知乎和虎撲私下裡商量做一個辯論賽,公告掛了大半個月,我去私戳報名的時候竟然還報的上。當時除了有辦辯論賽這個念頭,其他的啥也沒有,我恰好對辯論有些興趣,就開始嘗試著挑選賽制、擬辯題,前前後後又是大概一個多月,才開始考慮比賽呈現的問題。最後選了yy連麥,用計時器遮擋,在熊貓1151330直播間直播的方式,計時器也是我直接用的超級辯手的自定義計時器(相比較於學校裡常用的那一款計時器要好很多)。比賽之後,正方一辯意外地火了,整個辯論賽的討論熱度在粉絲內部還是很高的,那一段時間整個羊村的獨特粉絲文化開始盛行,各類泛粉絲活動層出不窮。第二次我們就有了一些經驗,恰逢當時超越有新的商業合作,我們就著這個話題又辦了一期,這次相對而言比較熟悉,也有更多其他平臺的粉絲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超級辯手瞭解到之後也為我們提供了支持,按照我們的要求定製了計時器,當時商業合作的贊助商也提供了一些禮物作為獎品,我們的活動比之前熱情度要更高一些了。第三次活動,我們有幸能夠和華語辯論世界盃以及虎牙直播合作,世界盃在辯論比賽上的專業程度顯然使得活動的質量獲得了極高的提升,從文案、宣發、賽事規劃、評委等,他們都有著深度的參與和支持,同時我們的直播也能夠獲得更高的質量和更高的熱度。從羊村內部而言,活動的熱度也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不得不讓我們把原本四隊兩輪的方案擴充到六隊三輪,同時人數的富裕也讓我們能夠要求每個隊伍有不少於六名選手。在辯題上,我們在微博上徵集到了很多辯題,並且從中能夠選擇出滿足比賽使用的所有辯題。這樣一種廣義粉絲活動的擴張,一定程度上是在用新的方式去定義粉絲這個群體,去探尋這樣一個群體的文化符號。羊村的這種泛粉絲活動大體上沒有2018年末到2019年初活躍了,這是必然的,活動本身需要耗費精力,需要關注度,這對於新粉絲的湧入是有要求的,而且不是持續緩慢的流入,而是快速湧入,而楊超越出道之後,大致從8-9月起的高曝光,給了羊村一次文化繁榮;最近這段時間出於個人規劃、團隊面臨解散等很多原因,曝光度相比之前要低,粉絲的活動熱情私以為暫時也會出於較低的水平,但是這次的活動也證明,這種獨特粉絲文化的基因依然是在的,需要等待的是下一個契機的到來。從一個辯手的角度,這或許又是辯論大眾化推廣中的一次嘗試。這些年來,傳統辯論賽事加大推廣力度,諸如奇葩說的娛樂化辯論節目,老友賽的以售票作為主要盈利點,都是辯論大眾化的推廣嘗試,而且不乏效果上佳的案例。事實上,任何一個運動在競技層面和大眾層面,都是嚴重脫節的;普通人不可能像梅西C羅那樣踢球,也不可能和nba球星一樣打球,博爾特跑的百米和普通人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但是這些不影響這些運動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運動,究其原因,就在於看得爽。也許踢不了球,但是就算不知道規則的人,告訴他足球是要把球踢進門,就可以熱鬧地看起來了。而辯論則恰恰相反,看上去說話是每個人都會的技能,但是辯論很容易讓你看不懂。這裡不才,聊一點自己的看法。我以為很多辯手在競技性上走的有些偏了,把細化的攻防、每個點的拆解、反駁都做的很細緻,但是我經常在準備比賽的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怎麼可能對方提的所有問題我方立場都更優呢,辯論是一種討論手段,但是它不是萬能的準繩,萬物皆可辯不代表事事無定論。私以為辯論不是一個你列三個點,我列三個點,一頓攻擊之後,你只剩一個,我剩兩個,我就贏了的比賽。點與點之前的權重不因為都是一個就是均等的,辯論不是一個數量的勝出。私以為辯論是——一個故事,贏過了另一個故事。在我的理解裡,凡事打得不錯的比賽,論都是有脈絡、有起承轉合的,給受眾呈現一個完整的思路,而非零散的點,而這也才是符合我們日常思考問題的思路的,我們會用一個標準去度量一件事情裡的每個因素的權重,然後作出一個選擇,而非羅列出所有的優劣,然後一一對沖。從這個角度看,我以為想要讓辯論這項活動獲得更多的參與,就要去扭轉原有的對辯論的印象,在我與參賽辯手的交流中,我儘可能地去推銷這樣一種理念,去嘗試把對命題的論述講成一個故事,一個向觀眾闡釋你在某個一以貫之的思想的指導下,信念你的持方的故事。並且互換他們和你一起去回溯這個過程,相信那個思想,然後認可這個推導以及它的結果。我以為這個過程也許是鏈接競技性辯論賽和普通人辯論的橋樑,所有人都在講故事,只是專業訓練的人能夠把故事講得更美,更讓你容易相信。這個過程不太容易,但是總要試一試,有時候越接近人自然反應的東西,想要讓人自然地反應出來,反而需要更多的嘗試。三番戰是羊村的第三次嘗試,希望這次,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同時讓更多人嘗試用講故事的方法看辯論。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點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