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


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我”與“小我”的較量


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這是臺灣作家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的一段話。


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我”與“小我”的較量


這個世界上,最怕的就是陷在自己的心魔中不能自救,得不到又或者不想得到他人的救贖。“小我”的作祟,讓“真我”不能袖手旁觀。所以,一場“小我”與“真我”的較量就這樣開始了。


臺灣作家張德芬的經歷,就像雲霄飛車。從風光無限的臺視新聞主播,到知名企業營銷主管。最終,卸下所有的光環,舉家搬遷到北京郊區,開始了為時四年的家庭主婦生活。表面“卸甲歸田”,其實,張德芬並沒有停止給自己充電。潛心研究身、心、靈的世界。2007年張德芬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成為心靈成長領域的經典之作,暢銷至今,頗有影響力,對很多人的生活態度產生國質的影響。張德芬由此成為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將主人公若菱作為自己的原型,把自己的經歷和遭遇,以及成長和轉變的過程,以一個故事的形式分享給讀者。


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我”與“小我”的較量


01

|若菱的第一次改變——生活


小我

“結婚多年未孕,婆婆嘴上不明說,但語言、臉色的暗示,讓若菱很不好過,偏偏小姑子還在旁邊敲鑼打鼓地幫腔。因此,若菱視每週回婆家相聚為畏途,能拖則拖,能避則避。”

下班後,若菱慢吞吞的拖著時間不走,原因是那一天是週五。週五是到婆婆家小聚的時間。可是就連週五也是若菱找完所有藉口和託詞之後,不得不去的一天。看著三十出頭還未成家的玉梅,若菱羨慕極了。

這種戲碼每週上演一次,若菱痛苦不說,婆婆、小姑子心知肚明,雙方隔閡愈來愈深。


真我


去婆婆家的一路上,若菱都是愁容不展,若有所思。反倒是老人的第二次功課“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稍稍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仔細回憶著老人最後的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婚、工作。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裡面是一直沒有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一直都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作為目睹一切的觀察者。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老人的話讓若菱似懂非懂,“真我”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成長,從來不曾消失,可是我們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一直苦苦追尋。為什麼呢?若菱帶著疑問準備下車。十萬個不願意參加家庭小聚會的若菱,心想著“又要開始演戲了。”就在這個想法蹦出來的同時,若菱突然大徹大悟。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國民、好子女、好媳婦、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然而在這些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戴上一些面具。

其實,這個想法給若菱帶來最大的收穫,就是她學以致用的轉變。在她頓悟的一瞬間,立刻進行了驗證。這一次驗證,讓若菱感受到了婆婆的關懷,竟然第一次對婆婆有了不捨。這讓我想到了,物理課上老師講的“力是相互的”,其實,愛也是相互的。若菱的第一次轉變緩和了若菱與婆家關係的同時,也為若菱尋找“真我”開啟了大門。


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我”與“小我”的較量


02

|若菱的第二次改變——工作


小我


三十出頭的玉梅,是公司幾百人中,若菱唯一能談得來的人,所以她們即是同事,又是朋友。但是,也是玉梅在領導面前誣陷若菱,搶功工作業績,在工作中給了若菱一次重擊。

工作是若菱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如今遭受這樣的打擊,對她來說真是痛苦。不過真正讓若菱傷心的還是玉梅的行為,讓她有種錐心刺骨的被背叛、被欺騙的感覺。

在若菱的質問下,玉梅的一臉無辜和假裝置身事外,若菱的內心痛苦極了。


真我


面對背叛和欺騙,若菱採納了老人的意見:接納與臣服。雖然沒有辦法去原諒,但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實,若菱冷靜下來後,接納了所發生的這一切。徹底放下需要時間,但是把玉梅的欺騙和背叛作為一次“功課”,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提升。


《我的前半生》中,賀涵送給羅子君的職場法則:我們去工作是掙錢的,不是去交朋友的。如果賺錢之餘還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那才是正常的。


03、

|若菱的第三次改變——婚姻


小我


若菱在工作中受到重擊後,漫無目的的走到了家門口。上帝似乎在關閉門的同時,也不小心把窗戶關了。在小區的院子裡,若菱看到了志明和一個年輕女子,舉手投足間透漏著曖昧。晚上志明回到家和若菱直接攤牌要離婚。若菱內心的痛苦、憤怒與悲傷交纏在一起,柔弱的若菱瀕臨崩潰。


真我


失魂落魄的若菱找到了老人。老人說:

“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受苦,就是任隨潛意識的操控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這樣的受苦不能讓你成長。另外一種受苦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覺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經歷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成長的契機。”

簡單的來說,就是所有的困難痛苦都是一種經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伴隨著的是無盡的負面情緒,只能讓自己更痛苦。但,當你正確認識這些遭遇和痛苦,接納它,讓它成為你的一種經歷,讓自己成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也不過如此。


當若菱聽取了老人的建議,又一次臣服,接納了志明背叛自己的事實。讓人意外的是,因為若菱異與常人的反應,反而讓若菱破碎的婚姻中贏得了主動權。志明的懊悔讓若菱先是驚訝,但更多的是,從來沒有過的,內心的和平和喜悅。


豆瓣8.0《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我”與“小我”的較量


人都有一個通病,習慣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結果是,犯錯的人逍遙自在,自己卻深陷痛苦無法自拔。程度較輕的表現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化,憤世嫉俗。程度較重則可能成為抑鬱症患者。


我們所有的不愉快,悲傷,憤怒,鬱悶等情緒的原由,就是因為我們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這些情緒,並不能對引起情緒的人、事、物,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受傷最大的是我們自己。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在自己氣自己。當我們遭遇痛苦的時候,沒有強大的內心,我們走不出這個封閉圈,會一直在原地打轉,痛苦就一直伴隨我們。等我們走出來,才會發現,原來這是一場“小我”與“真我”的一場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