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山教授: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 結直腸癌還易被誤認為痔瘡

吃,是人們生存的必須,也是現代人十分看重的享受。中國人對飲食更是格外看重,“舌尖上的中國”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標籤。然而,在感受山珍海味所帶來愉悅的同時,國人的健康也在飽受威脅。

結直腸癌作為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與“吃”的關係十分密切。生活水平的改善,飲食中紅肉與精加工肉類的增加,是近些年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國第26個腫瘤防治宣傳週,在此之際,讓我們對這一常見惡性腫瘤一探究竟。

受訪專家

結直腸癌在我國呈年輕化趨勢

結直腸癌是指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惡性腫瘤,也稱作大腸癌。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統計資料,我國2015年新發結直腸癌37.6萬,死亡19.1萬,可以說每3分鐘就有2人患病,1人死亡。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步上升。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教授說,結直腸癌是一種“富貴病”,也可以說是“吃出來”的病。

王錫山教授: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 結直腸癌還易被誤認為痔瘡

在建國初期,它的發病率並不高,幾乎鮮為人知;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好轉,高糖高脂食品與紅肉等精加工肉類的攝入成倍增加,讓結直腸癌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如今位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數第三名,死亡數第五名。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地域分佈上也與經濟水平有著明顯的關聯。比如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地區;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貿易中心,發病率也是最高的。此外,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常常應酬,飲食結構更不健康有關。

結直腸癌的發病在我國還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王錫山教授說,在我們國家的結直腸癌患者中,40歲以下青年人大約佔15%,而美國結直腸癌患者50歲以下者佔12%。或許是因為當代年輕人精神壓力過大,且生活及飲食方式不夠健康所致,需要引起人們的警惕。

最好的治療應該幫患者減少痛苦

與大多數癌症一樣,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此時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十分重要。

王錫山教授: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 結直腸癌還易被誤認為痔瘡

王錫山教授說,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結直腸癌的外科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包括內鏡下切除手術,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機器人等微創手術,以及更前沿的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等。

數十年間,外科治療手段的發展趨勢是: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減少治療對患者帶來的痛苦和術後影響。在過去,即便一個幾釐米大的腫瘤也要“開大刀”,在肚子上留下一道很長的疤,患者術後不得不忍受傷口帶來的痛苦。

而如今,各種微創手術使患者經受的手術創傷越來越小,特別是對於有些適合行NOSES手術去除腫瘤的患者,術後留下的創口更是微乎其微,大大減輕了愛美人士的後顧之憂。

雖然新興的治療手段有諸多優勢,但受目前技術的限制,許多療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或是僅適用於一小部分患者。

NOSES雖然可以將手術創傷降到最小,但只能用於腫瘤較小且病程較短的患者;口服靶向藥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標準治療失敗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方法有限的困境,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也確保了患者服藥的便利性和依從性。

近期,國家出臺的降低藥價的系列惠民政策已經在“快馬加鞭”地跟上,瑞戈非尼等新型靶向藥物已經列入醫保,大大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

王錫山教授說,在選用治療方式時,患者應該以醫生的建議為主,再結合個人情況作出決定。絕不能因為“怕疼、怕醜”而執意選擇某些新型治療手段,適合自己病情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如果有一天醫學技術水平能夠發展到無論多複雜的腫瘤患者都可以無痛無創治療,那才是最理想不過的,醫生和科學家們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畢竟,最好的治療除了治癒患者之外,也應該幫患者避免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減少對日後正常生活的影響。”

疫情期間面對癌症更不可大意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進入2020年以來,人們長期居家,足不出戶,不少人都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吃”成了生活中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

王錫山教授強調,越是這樣的時期越不能大意,“疫情期間人們吃得多,動得少,常規體檢被迫推遲,即便發現身體不適也往往不願去醫院檢查。此時,更應注意加強老百姓的防癌意識。”

定期篩查不能忽視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定期篩查很重要。

糞便檢查及腸鏡都是常用的篩查方式,其中糞便檢查建議每年進行,而50歲以上者最好常規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特別對於結直腸癌高危人群,譬如一級親屬裡有結直腸癌患者的人,曾經得過腫瘤的人,有腸道息肉病史的人,或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粘液血便的人,更應遵醫囑提前篩查年齡或提高篩查頻率。

此外,還需謹防“夫妻癌”。結直腸癌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影響較大,而夫妻雙方生活方式往往相近,如果一方確診,另一方決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時篩查。

當心將癌症病變誤認為痔瘡

直腸癌確診較晚,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還因易被誤診為痔瘡。

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大,腫瘤表面可能會破潰、感染,從而出現血便乃至膿血便。此時不少人誤以為是痔瘡,並自行服用一些相應藥物。這樣做,表面上看症狀有所緩解,實際上腫瘤並未得到治療,反而使病情延誤。

因此,如果出現便血、便不淨感等症狀,或大便性狀、排便的頻率比以前有較大改變,甚至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不適,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老年人與初次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更應特別注意。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放縱自我

居家生活,要注意飲食規律、清淡,切忌高糖高脂飲食。

應當減少精加工肉類的攝入,不要放縱自己、大吃大喝、熬夜晚睡,應加強自律,生活規律,戒菸限酒,適當運動。

來源:生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