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白菜價!這種小店火爆社區,但是這點要注意

“進口食品”白菜價!這種小店火爆社區,但是這點要注意

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10元3盒、

網上售價25元一包的

德國進口巧克力威化餅乾10元2包、

原價6元一瓶的

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5瓶

……

這些平時售價不菲的進口食品

因為臨近保質期

以意想不到的“白菜價”出售

如今

這樣的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

正在京城悄然興起

臨期進口食品店火爆社區

“廣受歡迎的馬來西亞青椰果汁再次到店,日期到7月2日,特價10元4盒,24元一箱!”“給我留兩箱,晚上去拿!”“我要一箱,下午拿!”……每天,在一個名為“進口食品折扣店”的微信群裡,這樣的對話頻頻出現,很多貨品還沒有擺上貨架,就已被訂購一空。

這個微信群屬於一家位於西城區廣外大街的進口食品折扣店。在和小賣部一樣的實體店內,花花綠綠的商品多是來自東南亞、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進口食品。這些食品基本都臨近保質期,短則10天半個月到期,長則八九個月到期。

“剛開店的時候,很多人一進門,掉頭就要走,說你這都是進口食品,肯定特貴。”每當這個時候,店主陳婕趕緊攔下顧客,“您看看價格再說。”臨期食品價格一般都在原價的兩折左右,低廉的價格迅速吸引了大批顧客。

開店不到一年,小店已經成為社區內的“明星店”,每月流水達到“10萬+”。店內常客既有80後、90後等年輕群體,也有平時精打細算的大爺大媽。與陳婕店鋪同品牌的加盟店,開在地鐵站周邊等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月流水一般穩定在25萬元左右。

記者調查發現,近一年來,類似的臨期進口食品店在京城悄然興起,並以超低價格迅速吸引客戶。形成連鎖規模的品牌包括“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等,連鎖規模已達10餘家。此外,記者登錄淘寶發現,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專營臨期進口食品的網店。

進口食品易臨期成商機

早在這些進口食品折扣店興起之前,其實不少人就有著“撿漏兒”臨期食品的經歷或消費習慣。各大商超,幾乎每天都會有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通過打折、捆綁等方式進行促銷。市民陳女士就經常“撿漏兒”臨期食品,“像晚間商超半價出售的麵包、飯糰,還有一些高端進口超市捆綁促銷的進口酸奶、餅乾等,我都常買,價格便宜,又沒到保質期,儘快吃掉就可以了。”

近年來,隨著國人對進口食品的消費購買力提升,除了一些專營進口食品的店鋪,各大商超也都開設進口食品專區。一位物美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擴大進口食品銷售規模的同時,進口食品也成為了商超裡最易臨期的商品之一。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中國進口食品消費白皮書》顯示,從2009至2018年,我國進口食品規模以17.7%的複合增長率增長,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大量進口食品的湧入,也催生了大量臨期進口食品。有商家敏銳嗅到其中商機,專營臨期進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應運而生。

劉先生是一位臨期進口食品渠道供貨商。他告訴記者,每週他給臨期進口食品店供貨的總價近20萬元。近一年他發現,瞄準臨期進口食品商機的淘金者明顯增多。

臨期食品可售賣須明確告知

臨期食品是否安全?如何界定?是否可以專營售賣?記者諮詢食品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獲悉,臨期食品屬於安全食品範疇,可以售賣。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以促銷方式售賣臨期食品也是一種減少浪費的做法,但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食品的臨期情況。

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顧客並單獨出售。

隨後,北京市工商局向外界公佈了“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標註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如罐頭、糖果、餅乾等);標註保質期6個月至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如方便麵、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等);標註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如部分真空包裝並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等);標註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標註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如酸奶、一些點心等);標註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製品等)。

世界各地也有不少鼓勵臨期食品售賣的做法。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近日,日本最大便利店品牌7-11嘗試改革,出臺了一項鼓勵措施,對於購買臨期食品如盒飯、麵包等的顧客,給予積分獎勵。7-11將從2019年秋天開始,在全日本兩萬多家便利店同時推行這一政策。

文字 |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語涵

監製 | 王然

編輯 | 李怡、洪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