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离“泡沫”还有多远?

近期,随着疫情席卷全球,产业龙头之一OneWeb进入破产清算,为包括卫星互联网在内的高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阴霾和不确定性。

而此次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除了有望提振国内产业信心,还有望为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让因SpaceX“星链计划”而备受关注的卫星互联网,重新走到了产业的前沿。或许,下一代高速网络连接,由于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会来得更快、更猛。

“星链计划”不简单

2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在线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大类,同时作为“新基建”首次得到官方口径确认。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发展至第五代。但一直是在地面组网,没有实现立体的拓展。展望未来,中金公司认为,6G技术或将使人类通信区域从平面拓展至空间,中低轨卫星星座地面网络深度融合,将在未来网络演进中不断成熟,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网络。“5G+卫星联网=6G”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2015年,SpaceX创始人马斯克正式提出发射1.2万颗卫星覆盖全球的“星链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被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商业卫星和低轨建设热潮,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吸引众多科技巨头布局。

截至目前,已加入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的巨头包括:新型产业全球巨头——埃隆·马斯克、微软-比尔盖茨、Amazon、Facebook、Google、高通;传统电信运营商巨头——日本软银、美国AT&T;战略制造业巨头:波音、空客、修斯系统等;其他巨头:维珍、可口可乐等,以及政府力量:NASA。

2019年5月,SpaceX发射了第一批60颗用于测试的“非完整版”星链卫星,并通过半年时间改进后,于同年年末进行了第二次发射,创造了多项记录,证明其卫星技术得到提升,能够满足未来商用条件。

以此为铺垫,今年起,“星链计划”进入密集发射期,计划年内进行24次发射,共计计划入轨1440颗卫星。所以,2020年也将是人类历史上商业卫星发射数量最大的一年。

但这幅宏伟蓝图里,需要12000颗——现在进程才完成3.5%。12000颗卫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卫星总和的3倍。

卫星互联网,离“泡沫”还有多远?

为什么要发射那么多卫星呢?卫星互联网被联合国和商业机构看中,自然是因为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数据传输快。网络肯定要能满足用户基本使用需求,卫星互联网的延时只有10-15毫秒,优于很多地方的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第二,覆盖范围广。联合国是想让人口密度低、资金不太充裕的地区也能用上网络,而卫星就可以满足几乎全区域的覆盖。第三,应用场景丰富。卫星的地面接收天线非常小,终端也非常小(一般是15厘米直径的路由器小圆盒子),放在车里或放在家里都很方便,更容易完成全球互联网的搭建和渗透。最后,获客成本低。如果是4G和5G网,每多一个城市就要重新铺光纤,但卫星一旦建完后,无论多出来多少个城市,都不再需要额外增加,获客成本基本为零。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卫星行业总产值为2774亿美元,整个2015-2018年复合增长率是3%,所以市场是非常大的,增速也还有很大空间。

分上下游行业来看,卫星制造的产值在195亿美元(7%);卫星发射的产值在62亿美元(2%);卫星应用的产值在1265亿(46%);地面设备的产值在1252亿美金(45%)。可以看到,应用和设备是卫星行业里市场最大的两个细分行业。

8年高景气上行周期

要知道,虽然大家可能已经觉得每天上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全球75亿人中的49%,大概35亿人,还没能用上互联网。基于这些优势,卫星互联网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不仅能让全球剩余49%的人有网络用,还可以弥补大城市里网络盲点的问题。

据工信部估计,2025年前,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终端用户将超过300万,服务范围涵盖灾难救援、个人通信、海洋运输、渔业、航空等方方面面。在移动终端的全球互联方面,卫星互联网可以发挥覆盖空间广的长项,在无人机、广域物联网领域具有中长期的发展前景。

从广域物联网角度的看,基站和光纤覆盖了全球60%以上人口,但仍有大量网络没有覆盖的地区通过基站、光纤覆盖不够经济。从地域看,海洋、山峦、森林、沙漠、草原等地区均为基站难以覆盖区域。因此基站、光纤现有覆盖地区仅占全球地域的20%左右,大量的陆地海洋没有高速网络覆盖。

目前,我国目前与美国为第一梯队,建设进度落后一年,目前仅中美两国开始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

中国2020年1月银河航天已完成首次发射,鸿雁星座也计划于2020年进行试验系统建设,因美国试验卫星主要于2019年发射,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度目前或落后美国约一年时间。

我国或诞生1-2家世界级卫星互联网企业,对标美国SpaceX(Starlink)建设计划,或需8年入轨1.1万颗;2028年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总收入或可达580.5亿美元(3993.84亿人民币)。

卫星互联网,离“泡沫”还有多远?

星座组建制造先行,卫星制造业与火箭制造业或将进入8年周期的高景气上行。2021年或将出现22.5亿美元卫星制造市场,同比增长或可达332.7%,2021至2027年或为卫星制造高景气阶段。

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机会主要有四大方向,看好专网市场及车联网应用。地面通信网络历经约40年发展,从1G走到5G,实现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有通信始终处于地面,立体网络尚未建成。

中金公司认为,卫星互联网通过发挥覆盖面积广等优势,有望在以下两方面带来变化:1)通过电动车+卫星互联网的垂直整合,为智能出行行业带来下一波革命浪潮;2)短期来看,更直接的商业机会在于,把握政府、海事、飞机等企业专网从语音到宽带数据的升级机会。此外,卫星互联网还能为各国边远地区提供宽带接入,成为现有光纤和有线电视接入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国卫星产业链已经形成闭环,主要有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和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四个部分。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过15家。

中金公司建议关注,1)卫星总装龙头:中国卫星;2)卫星及火箭配套:航天电子(卫星分系统配套、火箭分系统配套、航天测控)、鸿远电子(航天被动电子元器件)、和而泰(毫米波射频芯片)、天银机电(星敏传感器)等;3)卫星运营:中国卫通(国内主要的通信卫星运营商);4)地面设备配套:华力创通、海格通信、北斗星通;5)卫星服务:航天宏图等。

或许,一切都不会远,如果按照SpaceX计划,预计到2025年该服务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就会达到300亿美元。所以,卫星互联网不是泡沫,而是“真功夫”。(一手研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