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唯有讀書與美食不可辜負,精神和身體都要在路上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時間過得好快,記得去年的今天是我的生日,遠在重慶的青春還特意給我寄來了馮唐的《三十六大》,她在賀卡中寫到:

這是個特殊的日子,能遇到讀書日,簡直太幸運了!我想這是每個讀書人最幸福的事。

這世間唯有讀書與美食不可辜負,精神和身體都要在路上


的確如此,去年的讀書日也是我的生日,但去年的我讀的書卻不算多。

從小不算別人家的孩子,但總還是喜歡讀書的。上學是此生最喜歡的一段經歷。喜歡看各種文字書,除過數理化等理科知識。

也許,這是大多愛好文字的人的軟肋,對文字敏感,卻對物理、生物、化學、數學一竅不通。

長這麼大,好像沒有持續愛一件事,專注地做一件事,除過讀書。

讀書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事沒事總會抱著書看,但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也是過於急躁。

看起來書架上擺滿了書籍,看起來很有知識的樣子。然而,吸收的卻很少,很多書雖然看過,但卻沒看懂。

昨天看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話,深有同感。

他說:年輕時有大把時間,不求甚解,喜歡的是表達,是形式,是名氣。

現在有了大把的教訓,成群結隊的偏見和不耐煩。看書的時候,似乎在確認某些偏見,而不是糾正或者提升認知。

這世間唯有讀書與美食不可辜負,精神和身體都要在路上


2020年的一場疫情,似乎讓時間停下來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於是,有人離職做自己喜歡的事了; 有人退出舞臺陪伴家人孩子了;有人表白有人結婚,也有人離婚,各自成全。

總之,都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內心真正想要什麼。

而我,也決定慢下來,重新正視自己的生活,重新拿起曾經看過的書讀起。

我希望當我再次讀那些讀過的書時,我能夠帶著思辨力,帶著謙遜的態度,提升自己的認知力,同時,吸取書中的精華,也有去其糟粕的能力。


讀書不在多,而在於讀精。


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而要在讀書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享受知識帶來的能量。

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中寫到“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也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力和思維力。

2020年除過讀一些新買的書籍外,我打算重讀以下幾本書:

《紅樓夢》、《瓦爾登湖》、《過於喧囂的孤獨》、《刺蝟的優雅》、《在路上》、《小王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少有人走的路》、《史鐵生散文集》、《重新認識你自己》。

這個世界是守恆的,你怎樣對待它,它就怎樣對待你。

所有的不求甚解,所有的囫圇吞棗,總有一天得騰出時間還,像極了欠下的債。

檢討自己過後,還是想表揚一下自己。

感謝這麼多年來,對書籍的熱愛,始終如一,從來沒丟。

對文字的念想,不忘初心,始終在守。

這世間唯有讀書與美食不可辜負,精神和身體都要在路上


晴天,雨天,下雪天,大霧天,都有我閱讀的時刻。

那個初夏,我抱著《霍亂時期的愛情》見證了等待一生的愛情模樣。

那個雪天,我靠在床上讀《安娜·卡列尼娜》,看到安娜臥軌的那一刻,我心是痛的。也是在那天,我遇到了我最喜歡聽的鋼琴曲,無論過多久,那首鋼琴曲想起,我內心都是欣喜的,溫暖的。

那個春日下午,我一口氣讀完了《小王子》,一直想著寫點啥,可第二天就回老家了,文章始終沒寫。

那個夜晚,我在燈下讀著《平凡的世界》,一次次感到人生的負重和不容易。

讀過的這些書,就像一個個老朋友,看到他們,會想起我們初遇的驚喜,想起在相處過程中的記憶。

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希望我也能把書讀進心裡,刻進骨髓裡。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而讀書,就是為我們打開詩意世界的鑰匙。

這世間唯有讀書與美食不可辜負,精神和身體都要在路上

正如高爾基所言:“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的越光明和有意義。”

讀書,是最低的投資,但卻是可以長久收到回報的一件事,在書中,可以發現自己審視自己,檢討自己;在書中,也可以盡情享受知識的海洋,思想的魅力 ;在書中,遇見一個個老朋友,也見證過往;在書中,不斷地壯大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不止在讀書日,願每天有書相伴,有花香可聞!

今日互動:你讀過的書,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