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精神和身体都要在路上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时间过得好快,记得去年的今天是我的生日,远在重庆的青春还特意给我寄来了冯唐的《三十六大》,她在贺卡中写到:

这是个特殊的日子,能遇到读书日,简直太幸运了!我想这是每个读书人最幸福的事。

这世间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精神和身体都要在路上


的确如此,去年的读书日也是我的生日,但去年的我读的书却不算多。

从小不算别人家的孩子,但总还是喜欢读书的。上学是此生最喜欢的一段经历。喜欢看各种文字书,除过数理化等理科知识。

也许,这是大多爱好文字的人的软肋,对文字敏感,却对物理、生物、化学、数学一窍不通。

长这么大,好像没有持续爱一件事,专注地做一件事,除过读书。

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事没事总会抱着书看,但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也是过于急躁。

看起来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看起来很有知识的样子。然而,吸收的却很少,很多书虽然看过,但却没看懂。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写了这样一段话,深有同感。

他说:年轻时有大把时间,不求甚解,喜欢的是表达,是形式,是名气。

现在有了大把的教训,成群结队的偏见和不耐烦。看书的时候,似乎在确认某些偏见,而不是纠正或者提升认知。

这世间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精神和身体都要在路上


2020年的一场疫情,似乎让时间停下来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于是,有人离职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有人退出舞台陪伴家人孩子了;有人表白有人结婚,也有人离婚,各自成全。

总之,都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

而我,也决定慢下来,重新正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拿起曾经看过的书读起。

我希望当我再次读那些读过的书时,我能够带着思辨力,带着谦逊的态度,提升自己的认知力,同时,吸取书中的精华,也有去其糟粕的能力。


读书不在多,而在于读精。


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乐趣,享受知识带来的能量。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写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力和思维力。

2020年除过读一些新买的书籍外,我打算重读以下几本书:

《红楼梦》、《瓦尔登湖》、《过于喧嚣的孤独》、《刺猬的优雅》、《在路上》、《小王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少有人走的路》、《史铁生散文集》、《重新认识你自己》。

这个世界是守恒的,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

所有的不求甚解,所有的囫囵吞枣,总有一天得腾出时间还,像极了欠下的债。

检讨自己过后,还是想表扬一下自己。

感谢这么多年来,对书籍的热爱,始终如一,从来没丢。

对文字的念想,不忘初心,始终在守。

这世间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精神和身体都要在路上


晴天,雨天,下雪天,大雾天,都有我阅读的时刻。

那个初夏,我抱着《霍乱时期的爱情》见证了等待一生的爱情模样。

那个雪天,我靠在床上读《安娜·卡列尼娜》,看到安娜卧轨的那一刻,我心是痛的。也是在那天,我遇到了我最喜欢听的钢琴曲,无论过多久,那首钢琴曲想起,我内心都是欣喜的,温暖的。

那个春日下午,我一口气读完了《小王子》,一直想着写点啥,可第二天就回老家了,文章始终没写。

那个夜晚,我在灯下读着《平凡的世界》,一次次感到人生的负重和不容易。

读过的这些书,就像一个个老朋友,看到他们,会想起我们初遇的惊喜,想起在相处过程中的记忆。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希望我也能把书读进心里,刻进骨髓里。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而读书,就是为我们打开诗意世界的钥匙。

这世间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精神和身体都要在路上

正如高尔基所言:“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的越光明和有意义。”

读书,是最低的投资,但却是可以长久收到回报的一件事,在书中,可以发现自己审视自己,检讨自己;在书中,也可以尽情享受知识的海洋,思想的魅力 ;在书中,遇见一个个老朋友,也见证过往;在书中,不断地壮大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不止在读书日,愿每天有书相伴,有花香可闻!

今日互动:你读过的书,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