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從2014年開始的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這次改革一反過去以課程改革為主的做法,而是直面考試招生制度,這一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可以想象,這次改革的難度肯定是很大的,但是高考綜合改革的成功,必將對基礎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2014年迄今,全國已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六個省市完全實現了新高考改革落地。2018年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重慶、江蘇、河北、遼寧等8個省市也陸續啟動了新高考改革。其他省市正在研究、分析、製作新高考改革的方案,今後幾年將陸續加入新高考改革行列。


按照教育部最初的改革方案,2014年開始進行新高考改革到2020年全國所有的省市都要開始新高考改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只有16個省市進入實操階段,還有些省市尚在研究探討中。從中也看出了改革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從山東來看,2020年是高考綜合改革的高考“元年”。回眸山東實施新高考改革的歷程,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招生錄取工作已畫上句號,但其對今後學校的全方位影響僅僅還是開始。下面,我們就有可能出現的影響進行下探討和展望。

1.

學會6選3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新高考規定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中選擇三科參加等級性考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考,這不僅僅與學生個人的興趣、特長有關,還與選科的技巧、未來職業所對應高校專業對科目的要求等有關。

比如,理工科專業普遍青睞物理;再比如,要考司法類院校必須要選政治。從今年高考中可以發現選擇的技巧是很重要的,我們從省考試院公佈的相關統計數字可以看到。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出,全省前457名的考生幾乎全部選的是物理、化學、生物三科。2020年山東高考一分一檔表中,449分以上總人數是272673人,其中選考物理是143736,佔總人數的52.71.%;選考歷史94885人,佔總人數的34.80.%,也就是說物理、歷史科都沒選的人數佔12.49%。而最能看出選擇技巧的是全省第一名的考生總分為711分。他的具體成績是:語文:125,數學:150,英語:145。他選擇的三科是物理、化學和地理,三科成績分別是:物理:98,化學:97,地理:96。


也許正是因為他選擇了地理而沒選生物,避開了生物高分的競爭,而這種選擇使他成為全省第一名。可見學生必須對自身的愛好興趣、未來職業有正確的認識,而且要認識到如何通過“六選三”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還是相當有技巧的。選擇時一定要綜合考量,不要人云亦云。


2.

選擇志願也是一種考驗

在這次新高考的改革中,新高考的志願填報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是以報考學校、服從志願調劑為主;而是以“專業+學校”為形式,擁有了96個志願供考生們填報。這對於首次面對如此多填報項的每位考生和其家長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考驗也是機會。


同樣對於教師們對學生填報志願的指導者來說,也是個嶄新的課題。怎麼指導?如何指導?面對眾多的志願怎麼讓學生去選擇?也是每個教師要認真學習的新知識。當然最終的選擇還是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其實讓學生學會選擇,本身也是這次改革的題中之意。


先回顧一下高考志願填報的發展歷史,從數量上看,最初有三個志願學校供學生選擇,到有六個志願學校,再到十二個志願學校可選擇。為了更體現公平,確保高分學生不落選,在錄取方式上實施了平行志願。所有這些變化,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逐漸完善的。


由最初的只能選擇學校、服從專業調劑發展到現在專業+學校的報考模式,這樣學生就不會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裡了,充分尊重了專業選擇權。這個變化無論對考生個人還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都是個很大的進步。


在傳統的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把習題練習做到極致,但對學科知識本身卻並無興趣;更遺憾的是,原本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應優先考慮自己的興趣,但在傳統的高考模式下選擇的卻是最可能錄取的學校。這種變化催生了一門新的課程,這就是生涯規劃課程。


對於這門由新高考應運而生的新課程,許多學校準備不足,這也就造成了課程開設質量和效果的良莠不齊,不同的學校之間差距還是很大的。儘管目前生涯規劃的各種教材正在逐步豐富,但從目前各校開設的情況來看,還處於不斷完善的階段,特別是從事生涯規劃指導教育的教師嚴重缺失。我們說生涯規劃指導不僅是讓學生立志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從事的工作,而還要讓學生在自己知識的廣度上進行選擇。


我們傳統的勵志觀念,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就要立下遠大志向,決心長大要幹什麼。但是社會不斷進步、時代瞬息萬變,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有一種說法,現在的工作20年之後有47%會消失,20年以後可能有65%的工作崗位是現在的我們所不知道的。


顯然,那種單一人才觀,很難適應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人才的多面性和長久的競爭力逐步擺在人們的面前,一個人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的狀況,可能將逐步改變。一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適應,一個人能在從未接觸的崗位上也可遊刃有餘,也許就是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不再單單是立志去從事某一種職業,而是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選擇的平臺。學生們將在這個平臺上選擇若干個發展傾向,或者是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若干個發展方向。


今年的畢業生報考中有不少的就是在選擇志願時首先選擇了一個平臺,如有的學生是這樣選擇的——專業意向:1、電子信息類2、航空航天類3、物理學類4、大數據類5、自動化類6、能源動力類7、海洋科學類8、機械類9、電氣類10、材料類;然後在每個傾向上再選擇若干個專業和學校。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據省考試院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今年考生在志願填報方面,夏季高考普通類考生平均填報志願數為84個,普通類報考中報滿96個志願的考生158509人,比例為64.2%。考生前30個志願投出104498人,佔投檔考生數比例為52%;前70個志願投出182040人,佔投檔考生數比例為 90%。可以看出一多半的考生能報滿志願且錄取率也比較高,這說明今年學生的報考還是比較合理的。


可見,今後在生涯教育中,學生們的生涯傾向不再是單一的一個志願,而應該是一個綜合的選擇志願的平臺,這給學校從事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的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對於從事這項工作的教師來說,除了有從事這項工作的能力和經驗之外,還必須有較寬的知識面,當然也應接受相應的技術培訓。更重要的是自身必須要強化學習意識,不斷了解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這是對教師們提出了較高的專業發展要求,因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對學生的高考志願填報給予正確、科學的指導和幫助。


當然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應該體現出多樣化和豐富性,甚至適當增設一些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廣泛地接觸更多的知識領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為未來在多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

新高考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在高考綜合改革轟轟烈烈進行的同時,為適應新課標的需要,國家對現行教材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和修改。到2019年秋季開學各科的新版教材基本上陸續出齊,率先在新高考省份投用。


對於理科而言,在結構上略做調整,知識的主要內容與舊教材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所以對有一定教學經歷的教師來說,適應新教材並不是什麼難事。就是對新入職的新教師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們一接觸的就是新教材,在青年教師頭腦中沒有什麼框框,所以他們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適應。


因語文、政治、歷史三科教材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是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三科新教材導向和特色都很鮮明,呈現方式新穎,文科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適應,以彰顯新教材的新課標精神和學科核心素養要求。


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教師,新高考帶來的衝擊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新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總體要求,回答了“為什麼考”、“考什麼”和“怎麼考”的問題,這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一改過去“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做法,而且還應“帶著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塑造適應新高考乃至終身發展、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此外,還有變化體現在新高考下的教學管理。雖然選課走班對於大多數學校來說已經很普遍也已很適應了,但是每一屆學生的選課情況並不是一致的。這種不斷變化的選課組合,對於六科教師來說既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適應,而教學的管理更是教師必須應對的事。


在常規教學過程中的課程內容的講述、教學一般過程的進行、學生的聽課狀態、教師對學生的情況瞭解、學生作業的批改和反饋、課外與學生的交流、師生關係的融洽等,這些教育教學環節在新高考的條件下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都需要教師在新形勢下逐步適應。


教學班的管理更是每一位任課教師都必須要獨立面對的問題。任課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的教師,而兼有了管理的功能,有時候甚至管理的功能要大於教學的功能,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之間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的管理上。“親其師,信其道”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可能體現的更明顯些。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不僅僅是一名授課教師,更多的是要發揮好“一崗雙責”的作用。


要做好這一些,教師必須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崗位職責,要徹底改變那種“只管教不管學”的現象。“教”、“管”的結合是新高考模式下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適應這種新的要求,就要不斷的學習新高考帶來的新教育理念,瞭解新高考對育人的新要求。觀念的更新和轉變是教師專業提升的前提。


在新高考條件下教師在做好傳統的教學和備課外,要特別注重在備課上下大力氣。除了備教材、備學生之外還要注重備教學管理。要在認真做好集體備課的同時,也積極地關注網絡備課,並在此基礎上更要做好個人獨立的備課。因為教師的個人獨立備課相對來說更具有針對性。


當然學校也要繼續重視學校的科研部門。學校的教科研項目也要在指導教師做好獨立備課多下功夫。這種獨立的備課不但要關注課標的要求、教材變化的內容,還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的熱情和信心。教師要在學科知識的寬度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教師的功力,就可能在學生選擇學科志願時能有更準確的判斷。


新高考對教師的要求就是要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適時地瞭解與學科知識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此來豐富自己知識的寬度和厚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做一名新高考改革所需要的優秀教師。


4.

建立與新高考改革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新高考改革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適應新高考改革的需求,這是每一所學校當前必須研究和開展的工作。


新高考所帶來了“六選三”模式,作為學校就要適應這種選擇,在管理模式上做出相應的變動和改革。當然,學校不同、生源不同,所選的“三”的組合也不盡相同。學校的管理上也應實事求是地做出選擇,以適應學生選課的需求。


對於大多數優質高中來說,由於聚集了眾多的優秀學生,在“六選三”的選擇中,為了適應“985”、“211”大學的需求,往往把“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作為首選,無疑是這些優秀考生的最先選擇。


剛剛結束的2020年高考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優質高中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開設十幾門組合或者開全20門組合,也是完全能做到的,所以在“六選三”模式裡,這些優質高中明顯有不可相比的優勢。


但是對於縣級學校的選擇,就要充分考慮師資、校舍、設備等多種因素,其中師資是所有因素中率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要開設出十幾種組合,顯然是不太符合實際,從學生的生源組成考慮的話也完全沒有必要。儘管新高考模式下不再分設文科和理科,但是在實際選擇時不得不考慮存在著文科傾向和理科傾向。


而在學生和家長的潛意識中也還存在著文科和理科。因此作為縣中的一般學校來說,往往不會完全根據學生的自由選擇,而是會預先設定一定數量的學科組合來供學生們選擇。這種做法也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也是符合這些學校的實際的。綜合起來分析的話,在制定學科組合時,學校可預設按照具有文科傾向和理科傾向,這兩種傾向的思路來考慮制定。


由此我們可得出這樣兩類組合。第一類組合,具有文科傾向的組合為:組合一:地理、歷史、政治;組合二:物理、歷史、地理:組合三:化學、歷史、地理:組合四:生物、地理、歷史。其他具有文科傾向的學生,及少部分具有理科傾向的學生,則可通過走班的方式,來實現個人所選擇的不在這四個模塊範圍內的學習模塊。這樣絕大多數的學生不需要走班,只有少部分學生走班。這就大大降低了走班教學帶來的管理難度。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第二類組合,具有理科傾向的組合:組合一,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二,地理、物理、化學;組合三,歷史、物理、化學;組合四,政治、物理、化學。同樣的道理,不在這四個組合選擇中的學生,依然是通過走班來實現他們所選擇的模塊學習。當然學校不同,學生生源不同,組合中的個別學科可根據學生的選擇多少進行變動,但原則上仍是“定二選一”。在當前部分縣中,受師資、校舍、教學設備的影響,而不能實現全面走班時。


這兩類選擇可以幫助學校實現少量走班,絕大多數學生定班。以此來降低管理難度,這樣的做法有利於學校對教學和學生的管理,更有利於學校積累走班經驗,豐富和完善學校在新高考條件下的管理改革和創新。促使學校在新高考條件下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5.新高考對學校管理者帶來的新考驗


2020山東新高考元年順利結束了。總結2020年高考時,你會發現留給管理者的諸多難題中,“六選三”佔有重要一席之地。如何選,看起來似乎已經是很清楚的問題,但高考結束後卻發現技術性很強,一組數據可參考說明問題。“今年山東考生總數53萬人,700分以上的考生,不會超過45人,650分以上的考生4680人,對比一下河南的數據,河南考生人數大概是山東的兩倍,但河南700分以上的考生169人,650分以上的考生理科9653人,數據上完全碾壓山東.


對比一下去年的數據。2019年山東高考人數56萬,690分以上的考生50人,650分以上的考生2048人;2019年河南考生人數同樣超過100萬,690分以上37人,650分以上人數1899人。”


造成這種原因與新高考的選課模式可以說有一定的聯繫。由於等級賦分制的存在,考生並不是以實際成績計分,而是位次分。這樣就會抵消了眾多理科見長的所謂“學霸”們的優勢。


在實際選擇中,許多普通學生會本能地避開選擇物理,以免和學霸對槓。這個現象造成了選擇物理學科的考生,幾乎都是各個高中裡的優秀生,自然就造成物理成了這些優秀考生之間的比拼。


雖然說高考的選拔錄取是本省內PK,與外省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低分也不要緊,只要本省排名沒有問題,並不影響這些優秀考生們的錄取。


但是當這些平時的優秀學生,因選擇物理學科而被賦予的分較低後,而普通學生甚至一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在選擇時避免了物理學科而幸運的被賦高分時,在高考的總成績上自然就取得了優勢。


讓考生們目前感到更為艱難的是,受大學選課要求的影響,優秀學子們除了在選擇上優先考慮物理外,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其他太好的選擇。


今年山東也有一些所謂“新貴”學校崛起,這些學校的生源沒有變化,老師水平短期內也不可能出現太大變化,而高考成績突然變得“好”了,或許目前選課的規則對這些學校更有利,或者說這些學校很好地利用了這些規則。如果是後一種原因的話,那麼科學引導“三”的選擇對學校管理者來說,是一種智慧上的考驗。


今年是山東新高考的第一年,明年到底怎麼選,針對目前山東這些優秀考生們遇到的難題,無論是學校還是考生都會認真去對待。


不管怎麼說,對於我們學校管理者來說,如何更好的去破解“六選三”這個難題,則需要管理者們精心去研究。

“新高考改革”正在催生基礎教育5大鉅變,校長請早做準備

其實當我們靜下來認真研究今年考生們的選擇時,你會發現傳統的“大文”、“大理”式的組合仍是考生們的首選。這也說明新高考改革後人們對於如何科學的選課,還處於理論研究和探討階段,而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於“大文”、“大理”的選擇。當考生和家長們對其他組合還不太熟悉時,就認為這樣的選擇風險小些。


而這次新高考的實踐則真正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學校的管理者意識到科學選課的重要性。雖然眾多名校、好專業對物理學科的設定情有獨鍾,但“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今年高考許多成功的例子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雖說20個模塊作為一所普通的學校來說不一定都要開設,在把選擇權教給學生的同時,到底最終實際開哪些模塊,確實需要學校的決策者們下番功夫研究的。


學校要從自身的生源構成、教師隊伍結構、模塊組合對學校師資的需求以及所開設的模塊對學生升學利弊的影響等多種因素來綜合考慮,這樣才能對學生們的選課做出符合實際的引導和幫助。


但無論如何,新高考改革對每一所學校來說都是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場挑戰,甚至有可能成為一輪重新洗牌。能不能應對挑戰、抓住機遇,能不能以此為契機來促進辦學辦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對於學校的決策者來說都是一次智慧和勇氣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