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 | 镜中我效应

作者:荣仙 /

设计排版:荣仙

有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坐公交,可是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她只能抱着孩子晃晃悠悠。而有一个年轻人,躺在座位上,占了三个人的位置就是不起来,假装没看见。这个时候,这个孩子指着这个人,说,“妈妈为什么他不让座?”妈妈说:“叔叔只是太累了,睡着了,一会睡醒了,肯定会让座给我们的。”结果,装睡的年轻人,过了几分钟,真的一副刚睡醒的样子,起来了,把座位让给了这对母子。

就是这位妈妈的话改变了年轻人的自我评价。那个年轻人刚开始,通过“自己占两个座”来认为自己“是一个占座的恶人”。但孩子的妈妈说“叔叔太累了”,进而那个年轻人则改编了对自己的认识,认为自己“因为太累,所以不小心占了两个座,并不是欣慰自己是恶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外界的评价对于自我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趣味心理学 | 镜中我效应


而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往往是来自于外界的反馈,这就是镜中我效应。它是1902年美国的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由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它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比如,你本身是一个无私的人,但是,身边很多人都振振有词的举例说明你是很自私的一个人。慢慢的,你就会出现“我是一个自私的人”这样的自我评价。

趣味心理学 | 镜中我效应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经常对孩子的评价,会成为孩子的自我认知。那如何利用镜中我效应教育孩子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父母可以假装背着孩子讨论,但是,需要故意让孩子听见。比如爸爸说:咱们儿子不是不想写作业,只是想先休息五分钟,休息完这五分钟就会主动写作业的。妈妈说:对呀,咱儿子最近的作业写的越来越认真,不仅字更加工整了,连正确率都越来越高了。往往,孩子过一会儿就会主动去写作业了。

趣味心理学 | 镜中我效应


以上就是神奇的镜中我效应,家长朋友们,你对“镜中我效应”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