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文/愚人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随着许多关于文物的精彩综艺播出,故宫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也越来越浓墨重彩。故宫中收藏的许多珍贵文物,已经成为海内外很多人梦寐以求一见的宝贝,如陆机的《平复帖》、李白的《上阳台帖》等。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他们心心念念的宝贝其实并非一开始就为故宫所有,而是属于民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是他将他所拥有的这些国宝分文不取地捐赠给故宫,如今才能有大众眼中收藏了许多国宝的故宫,可以说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张伯驹出生在民国时期一个十分显赫的家庭,父亲是直隶总督,叔叔是曾做过总统还当过皇帝的袁世凯。他从小吃的是珍馐玉馔,穿的是锦衣绸缎,然而这种环境却没有让他养成许多富家子弟身上飞扬跋扈的习惯,相反,他从小就品行端正、聪明上进。他7岁的时候就到私塾里上学,9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从小身上就聚集着众人对神童的欣赏和赞誉。

对于天资如此之好的张伯驹,家里人都期盼着他能做个军官,在民国的乱世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张伯驹却看穿了官场上的腐败与肮脏,不屑与那些肮脏的官员为伍,脱下军装、回归家庭,每日吟诗作画、听戏唱曲,逍遥快活地活成了活神仙。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尽管他家境优渥,也常和当时的一些豪门阔公子聚在一起,但却没有沾染上他们身上纨绔的习惯。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舍得花钱。平常整日浸濡在书画名品里,张伯驹十分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绘画等。若是为了书画名品的收藏,无论花多少他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一次,他在圈子里听说一个消息,就是溥儒打算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真迹卖给外国人。这个帖子是书法界极为珍贵的一个书法手迹,上面有历朝历代许多名人赏鉴的印章,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帖”。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这么珍贵的一个中华宝物,如果就此漂洋过海、流失海外,那将是中国人永远的悔恨。一听说溥儒要把这么一个书法真迹卖给外国人,张伯驹都快要急疯了。很快他就找到溥儒,并且希望他能将这个书法真迹卖给他。

溥儒狮子大开口,竟向张伯驹要二十万大洋,还死活不肯降价。张伯驹实在是付不起这个钱,最后只能放弃。后来溥儒遭了难,连给母亲治病的钱都出不起,就在这个时候张伯驹非常友好地借给了他一万大洋。张伯驹此举让溥儒非常惭愧,后来他才答应以四万大洋的价格将《平复帖》卖与张伯驹。

就这样,张伯驹为国家和人民保住了其中的一个国宝。之后,他又陆陆续续地买下了李白的书法真迹、杜牧的《手卷》等珍贵的书法作品。当然,他也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其中就包括现在卖可能上亿的北京一环内的一个房子。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接近尾声的时候,张伯驹做出了将一辈子收藏的文物上交国家的决定。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许多真品到现在已经成了故宫代表性的收藏,非常的珍贵。因为他的这个举动,国家决定奖励他二十万元,但是张伯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只拿走了那张文化部颁发的奖状。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1982年的正月十五,张伯驹晚年因为生病住院了。那时他被安排在了一个八人间的病房,条件十分差,所以他向医院提出了换房间到医院的申请。然而,这个申请却被医院拒绝了,医院说的理由是张伯驹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此人捐了半个故宫国宝级字画,晚年住院,却因级别不够换不了病房

之后他又陆续提出了几次请求,但是每一次都被回绝了。最终,他带的学生实在是看不下了,站在张伯驹住院的那个医院门口就开始叫喊:“你们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捐给国家的那些宝贝,足够买下好几个你们医院!”1982年的2月26日,张伯驹永远地走了。直到今天,我们都应该记住他为故宫捐的那些无价之宝,记住张伯驹这个名字,记住这位老先生对国家和中国文化深沉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