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來臨,雲計算空間巨大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終端普及率加速上升,固網建設工程已經從城市傳導到農村,由東部發達城市傳遞到中西部地區。從數據產生的方式看,移動端從過去在2G時代的短信消費,到目前4G時代的社交媒體及、遊戲、視頻等流量消費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同時,現階段大量的內置的具有電子神經功能的感知設備,如傳感器,紅外線設備,射頻設備等,埋藏於社會的各個角落,通過感知功能,用數字化的形式記錄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的各項活動,在這些過程中會產生巨量數據。按照當前數據量的增長速度,經過多年的沉澱,數據的體量是非常巨大。其次,這些數據由於來源不同的設備和軟件,格式各異,因此,這些數據種類繁雜。再者,由於製造數據的速度加快,因此要求處理數據的速度也需要加快。最後,這些數據部分會出現破碎的,不完整的,不可靠的和真偽難辨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這些極大量、極龐雜、起不斷變動、難辨真偽的數據成為大數據,大數據時代來臨。

大數據時代來臨,雲計算空間巨大

大數據分析需要大容量的存儲能力與高性能的計算能力支撐,雲計算正是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被催生出來的一種基礎架構和商業模式。NIST將雲計算定義為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收費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提供可用、便捷、按需使用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雲計算關鍵技術中的海量數據儲存,技術含量,數據管理技術,MapReduce編程模型是大數據分析的核心基礎技術。雲計算是大數據的IT基礎,大數據是雲計算的一個應用,雲計算提供了技術架構平臺大數據在這個平臺上運行,大數據著眼於數據,關注實際業務提供數據採集分析挖掘,看中的是信息沉澱;雲計算著眼於計算,關注IT解決方案,提供IT基礎,看重的是計算能力及數據處理能力。雲計算的本質包括兩方面。第一,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資源共享。第二,按照使用量進行付費。雲計算服務是通過網絡媒介提供的,即雲計算用戶要利用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上網去租用雲計算資源或服務。雲端計算資源通過池化以便通過多租戶形式共享給多個消費者;通過池化才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動態分配或者再分配各種物理的和虛擬的資源。由於雲計算資源已經實現池化和虛擬化,雲計算服務資源能夠根據用戶租用資源的多少實行快速而彈性地伸縮。雲計算服務供應商根據用戶使用雲計算資源的時間長短和資源的多少進行收費,與水電、煤氣等收費形式相當類似。

圖1:雲計算示意圖

大數據時代來臨,雲計算空間巨大

商用情況下雲計算優勢明顯,首先,在雲模式下,用戶只需要通過網絡媒介直接租用IT資源,這可以節省前期IT投資,也可以避免建設、維護上的大量時間消耗,用戶可以將主要精力集中於創新和主營業務的開拓。第二,使用雲計算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當用戶把自己的數據放到“雲”端時,就享受了專業的IT團隊維護和管理數據的服務,雲端系統的可靠運行和數據多個備份的措施,保證了數據的不易丟失性。第三,大型昂貴軟件平民化:ERP系統、CRM系統、商業智能系統等過去只有大型企業使用的軟件系統,在雲化之後以SaaS模式出租,減少IT設備部署的費用後,使用的費用大大降低,促使中小型企業和個人的使用。第四,在傳統IT系統下,一項新業務對IT資源的擴容要求,往往在數月或者一年後才能得到滿足,這使得市場人員和管理層往往難以接受。在雲模式下,客戶所需的服務以及產生的數據已實現雲端化,當客戶需要添加額外的服務時,雲服務供應商能快速響應消費者對計算資源的彈性需求,從而能及時滿足企業的業務變化。

從最新市場情況來看,4月8日,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發佈最新企業級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阿里雲負載均衡(SLB)增速全球領先,一季度營收環比增長35.1%,遠超AWS、F5及Citrix等廠商。雲計算作為“新基建”的核心發展方向,後續將迎來確定性的需求高景氣。根據Gartner數據,2018年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363億美元,同比增長23.01%,增速相較2017年小幅回落,但總體趨於穩定。預計2019年至2021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平均增速在21%左右,增速逐年降低,但仍能維持較快增長;到2022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美元,後續可持續關注。

圖2: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及增速

大數據時代來臨,雲計算空間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