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讀書雖然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但卻是最快的一條途徑。

  提到科舉考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自隋朝開創科舉考試始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科舉考試在中國的歷史上,前後共經歷了一千三百餘年。作為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科舉考試,在千年來造就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人才。

  封建王朝也曾因為他們的出現,輝煌一時。雖然以今人的眼光來看,科舉考試大部分選拔的都是庸才。其實不然,因為在嚴苛的封建思想壓迫下,根本就無法出現真正的人才。而且統治者也不會允許有思想氾濫者出現,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在燦爛的中華文明中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比如令學生黨們又愛又恨的文言文,古詩詞。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科舉考試

  

  確實如此,今非昔比,在經歷過多年脫繁入簡的我們。冷不丁地來一首文言文屬實費些力氣,不過這並不是學習不好的問題所在,更不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重點所在。我們今天聊的是關於宋朝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這場科舉考試絕對是歷史上絕無僅有一場科舉。無論是從含金量還是對後世的影響上來說,都是稱得上是千年第一榜。為什麼要說宋朝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最牛呢?看完考生們都有誰就明白了。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歐陽修畫像

  嘉佑二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從正月初六起,到三月初五,時任科舉考試主考官的歐陽修,奏名進士,各科共錄取899人,其中,進士388人。是不是突然想起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沒錯就是他寫的《醉翁亭記》。不過歐陽修可不是重點,重點是他上報的進士們。

  進士一甲三名為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是不是都不認識?沒關係,接下來的人,肯定是您終生難忘的人。我們先說三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大文豪。有蘇軾、蘇轍、曾鞏三人。說到蘇轍,蘇軾兩人就不得不提他們的老爸蘇洵了。這位大器晚成的老爸,雖然痴迷了一生科舉考試,但是並未高中。然而這並不影響蘇洵取得輝煌的成就,憑藉著其一股活到老,學到老,不死終會出頭的韌勁。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蘇洵畫像

 

  慢慢的就在地方上變得小有名氣了,而且還成為了歐陽修,韓琦等人的座上賓。是當時實至名的大學者,而且他還開創了蜀學。嘉佑二年,蘇洵攜二子入京,懷著滿心的期待將兒子們送進了考場。雖然最後二人沒能高中前三,但是二等也已經很不錯了。就這三人,單從文學造詣來說,這父子三人絕對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其文學作品更是在當時廣為流傳。

  

清人何紹基所書,門兩邊是張鵬翮的題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蜀中多才子;三蘇天下奇。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三蘇雕像

  

  除了二蘇,蘇轍,蘇軾外,還有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曾鞏。曾鞏,字子固,江右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其在文學、史學、政治等方面,都享譽極高。尤其是文學成就頗為突出,其文章“古雅、平正、沖和”,世稱“南豐先生”。

  曾鞏自幼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十二歲時便可書寫成文。嘉祐二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曾鞏為官期間,廉潔奉公,勤於政事,十分關心民生疾苦。除了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外,曾鞏還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為“南豐七曾”。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曾鞏畫像

  

  說到這你以為就這麼結束了嗎?當然沒有,還有宋明理學的引路人張載、程顥二人。程顥,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宋朝的儒客大家。曾歷任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等職。政治上,主要是反對了王安石的新政,但是在學術上,程顥和其弟程頤,二人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

  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張載同為北宋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嘉祐二年,三十八歲的張載赴汴京應考,在候詔待命之際,張載受到了宰相文彥博的支持,在開封相國寺設虎皮椅講《易》。之後擔任多職,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因其言簡意賅,被後世傳頌,經久不衰。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張載畫像


  張載因其講學於關中,故被人們稱為關學,其學主要以《易》為宗,《中庸》為體,加以孔、孟之法。認為世界萬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氣”,即“太虛”,主張“理在氣中”。又認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在當時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張載死後被尊稱為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

  除了上述幾位大家以外,還有王安石變法派的核心干將呂惠卿、曾布、章惇等人。這些人都同出於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這場科舉考試,所選出的人才,或許他們的職位,並不是有多高,但是他們的成就卻橫跨了文學、思想、政治乃至軍事多個領域。更將北宋文化的繁華推向了巔峰,然而繁華總有落幕的一刻。這些思想如同金箍一般,深深地植根於人們的腦海之中,始終影響著人們思想乃至今日。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屆科舉考試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誰就明白了

 王安石畫像

 

  今天我們由北宋嘉佑二年科舉考試為例,介紹了那些曾經叱吒北宋文壇的大人物。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更希望大家以小見大,在當今我們面對傳統文化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雖然這些文化都曾是封建王朝禁錮人們思想的武器,但這並不代表,這裡面全是糟粕。還是有精華的,所以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避免被全盤西化。

  如果今天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自己都不去繼承,誰又能將他們發揚光大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史官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