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如果你喜歡研究歷史文化,《道德經》是你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對立,更多的是互存互持。不要被表象影響,不要被別人的標準影響,只要敢於做事,按照自然規律做事,你就是聖人。

但是現在社會這麼亂,老子也指出了四大亂源:名(名望)利(利益)欲(基本需求以外的東西)知(知識)。所以第三章老子就提出來了不尚賢,使民不爭。大家爭什麼,更多的是名。只有當上公務員,才能當官;只有有德,才能得到重用。

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所以好多人拼命的考公務員,拼命的標榜德行,當上官剛開始覺得是好官,有能力,慢慢的不斷貪汙受賄,成了貪官。剛開始覺得有德有才,慢慢的發現是自私自利。所以老子一針見血,如果你崇尚這些東西,大家都往這些看,不顧其他的,慢慢的社會就亂套了。所以開始老子就說:名可名非常名。不要去崇尚任何名號,大家就不會盲目的不顧一切的不擇手段的去爭。不囤貨居奇,不哄抬物價,別人就不會去偷。不表現基本需求以外的東西,就不會讓大家瘋狂去追求。

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無知無慾:過正常的生活,不攀比。無知:沒有爭名奪利的心智。無慾:沒有貪念。不敢為:不敢胡做亂為。

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所以聖人治理國家,讓人吃飽飯,減弱人們的虛榮心,強壯人們的身體,削弱人們的攀比心。使人們過正常的生活不攀比。使有聰明才智的人不敢胡做亂為,我不彰顯自己的德才,不顯現自己財力和寶物,不展現自己的貪念,不胡作亂為,為無為,那就無所不能。

覺道悟道!關於《道德經》(3)無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