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播这是在干嘛呢


央视主播这是在干嘛呢


央视主播这是在干嘛呢


央视主播这是在干嘛呢


央视主播这是在干嘛呢


自我介绍:Ku TyoHou 在读大学生一枚,喜爱文字,对新媒体满是兴趣,所以就想试试写一写新媒体文章

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央视主播们成了微博热搜榜的常客。11月17号,尼格买提的微博占据着微博实施热搜的第一位,前几天的热搜则始终离不开康辉的vlog,甚至引发网友"追剧狂潮"而至于撒贝宁凭借着综艺节目上的天性解放早就成为常驻热搜嘉宾,一系列的《主播说联播》更是往往一呼百应,点评老道引人共鸣。央视主播们这是怎么了,一张张"国脸'怎么就开始成了段子手的代名词?

在我看来,这反映的是传统媒体们现在的焦虑以及对转型成功的渴望。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下,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正在逐渐流失,通过互联网与数据分散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上。互联网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电视成为舆论的主场地。在我们原本的意识里,央视和《人民日报》等是一样的,往往与官方与权威挂钩,难免有些"不接地气",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大部分时候似乎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机会并不多,这其实本质上是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存在着冲突。

而央视主持人作为可能是全国范围内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一批主持人,再加上"党和国家的喉舌",官方舆论场的发言人这个特殊的身份。以他们作为先行者,走下"神坛",走进大众的身边在这个时候——即官方舆论场的主导作用虽仍在但民间舆论发声越来越具影响力,发声机会与方式都在不断壮大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消除刻板印象树立新的形象。无疑是各大传统媒体的首要任务与基调。抖音,快手或者是B站都不乏相关机构的官方号,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找寻到自己的新的定位以及让大众舒服的乐于接受的身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从最近的央视主播热搜来看,央视不可不谓之成功。例如"康辉vlog"凭借专业绝对过硬的团队到vlog的内容,不论哪一条都是个营自媒体难以比拟的。拥有绝对的硬件软件优势就是传统媒体的王牌。只要他们乐于转型并且选对方向一般来说效果都不错,但这个方向,则值得让人琢磨。

说到方向,仍就以央视为例,似乎就很难让人不想到《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为主流的当下,时事新闻点评类的短视频似乎极度缺乏,而《主播说"联播"》无疑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官方媒体以其自身的条件可以很好的规避或减少资本的逐利性所带来的内容同质化的现象,如何能保有自己的特色,不被互联网所同化?

《主播说"联播"》其实无非就是把原本《新闻联播》里的新闻评论单独拎出来,让主播们放弃了紧张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笑容和轻松,把官方严谨的词语换成了俏皮话,就收获了大批网友的点赞。可见大家对官方的东西并不是不买账,只是方式不对。

《主播说"联播"》并非只有好评,网友的评论里也不乏"尴尬""违和"这一类的字眼,确实,仍旧是一板一眼的停连,这个"架子",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

而到了央视尝试2.0的时候,这个架子已经卸下的差不多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来揭露新闻节目的后台,主持人私下的生活,"康辉vlog",决定让主播走出演播厅,摆脱环境的束缚,场地的选择更生动随机,也不再是端坐着,或是站着自拍或是一边坐车一边说都让观众觉得主播这个人生动了起来,再到因为"vlog"这个单词读音问题的自黑都让观众觉得这个人是个活生生的人。

再到16号17号俩天朱广权,康辉,撒贝宁和尼格买提等四人在微博上互相点名巧妙玩梗,都让人觉得这些主播并不是永远只会念新闻,永远只和新闻热点官方文书公告在一起,他们和我们除了职业之外是没有别的不同的。无形之中,认同感增加了,隔阂减弱了。

传统媒体并不需要担心观众的问题,毕竟现在的这一批观众中大部分都是当年看着他们的节目长大的,他们担心的是怎么让自己再一次回到观众的生活中来。再其次,新闻类的节目永远不必担心接受度的问题,新闻节目缺少的并不是关注而是如何将大家心中的民族情感和社会担当意识激发起来。这只是个议程设置的问题。

央视主播们走到人们面前说到底不过是传统媒体的"自谋生路",在话语权渐渐转移的当下怎么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掌握话语权与引导权。同时也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一次磨合,本质上无非是双方共同研究民众需要,互相吸取有价值的成分,从而让双方能够交融。

同时,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官方媒体的走入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的意见领袖来引领意见无疑是当今互联网环境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媒介融合下,看似是人们自己掌握了话语权,但话语权更是掌握在背后的资本巨头手中,当话语权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非是官方手中时,网络传播的风险是巨大的。官方媒体以其原本所具有的特色与内容走入互联网,对于文化多样性无疑也是充分的保障。

我们最近总提"如何说好中国故事"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外的问题,更是对内的考验。无非就是怎么样消除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分歧,在分歧中找认同,于内则是在官方与民间消除隔阂。央视主播这一批官方"代言人"凭借着官方与非官方的双重属性,同时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就是官方这个巧妙的身份,在为俩个舆论场不断奔走尝试寻找到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这个平衡点,。


Ku TyoH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