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不输京东方却面临退市!福建华映科技尴尬的龙头企业

近日,根据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页面显示的变卖结果,华映科技第一大股东中华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映百慕大”)所持股份再度遭遇了流拍的尴尬,市场各方似乎无意入主华映科技。


如今华映科技的股价已经跌破2元,6月份出具的预告仍旧是续亏,今年第一季度亏损了4个亿的净利润,每股未分配利润更是跌破新低,达到-2.6983元/股,可谓盘面惨淡。


起点不输京东方却面临退市!福建华映科技尴尬的龙头企业


华映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别出现了49.66亿元和25.87亿元的净利润亏损,并已经被列入*ST股(存在退市风险股票),根据A股市场退市规定,连续亏损三年的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这意味着,如果今年华映科技无法实现扭亏,将触发退市机制。


与此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6月28日,华映科技却入选了“2020年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一边是危机四伏的退市危机,一边却是区域龙头名单。这家原本起点不输京东方的面板企业,缘何落到如今尴尬地步。


作为1995年成立的企业,相比于京东方的1993年,只晚了区区两年时间,但如今两家上市企业市值可谓冰火两重天,京东方的市值已经达到1572.89亿元,华映科技却只有43.70亿元,连京东方的零头都不到,相差几十倍。


同时,在企业信用网中显示,自2019年9月起,华映科技更是与大同股份等多家公司存在7起法律纠纷。2018年,华映科技也因为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原因被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与京东方不断成为新闻热点,甚至成为华为重要手机屏幕最主要供应商形成了强烈反差。


据笔者了解,虽然华映科技的爆亏源于其作为控股股东代工厂的悲剧,中华映管既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是公司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中华映管作为台湾面板企业,自从2010年借壳华映科技后,就一直把这家公司作为自己的中国代工厂。但真正的危机真是只是因为实际控制企业的破产吗?原因没那么简单。


据笔者了解,华映科技的失败并非中华映管的破产,而是华映科技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的忽视。


起点不输京东方却面临退市!福建华映科技尴尬的龙头企业


多年来,京东方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很快就成为国内相关领域龙头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9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情况,京东方以 1864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六。根据公开财务数据显示,近3年时间,京东方研发投入高达158.48亿元,占总营收6.1%。


相比之下,华映科技则惨淡不堪,多年来裹足不前,不一样的经营理念造成如今巨人与小个子的区别。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直到2019年第一季度,华映科技的研发资金投入只有3千多万,近3年时间,华映科技的研发投入只有4.79亿元,占总营收3.46%。与京东方对比,零头都不到,就是相比于TCL、深天马、合力泰、视源股份和华东科技等多家面板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远远不如。


在研发投入资本化方面,华映科技也是惨淡无比。2019年,行业老二TCL集团把39.52亿元进行了资本化,资本化率29.52%;老大京东方A更是把50.11亿元进行了资本化,资本化率31.62%。华东科技10.71亿元投入中,6.1亿元被资本化,资本化率高达56.96%。而华映科技的资本化率为0。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在同一个时间段起步的企业,如果结局却是如此不同。由此可见,坚持自主创新的经营思路是多么重要。


华映科技的的经营思路基本就是代工厂,缺点是属于来料加工型企业,不仅核心技术不足,高度依赖与中华映管的关联交易,客户单一。一个长期将自己定位在加工厂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而且长期将投资与销售绑定在一驾马车上,不能够很好应对市场风险,造成抗风险能力弱。这就是经营思维的惰性。加上现在华映科技在股权结构上同样糟糕。十分分散的股权结构让企业沦落为没人管的孤儿。


7月21日,华映科技发布关于公司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变卖的进展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日,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华映科技5.6亿股股份,占华映科技总股本20.47%,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成为华映科技第一大股东。但上述公告还指出,由于福建电子信息集团与华映科技第二大股东华映科技百慕大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任一股东所享有的表决权不足以对华映科技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华映科技控制权归属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是否能够让华映科技翻身,仍旧是值得怀疑的事情。


如今的华映科技,可谓百病缠身,如果想要获得重生,不仅仅是在股权进行变更,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改变经营思路,不再局限于代工厂。如果决策层不愿意改变,华映科技想要涅槃重生将会变得无比艰难。


福建老板圈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复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