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家庭子女如何繼續保持優勢並超越父輩的財富與社會地位?

中國現在有2億的中產階級,能成為中產階級的子女,說明父輩已經給他們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和社會地位。

屬於比上不足(富人)比下有餘(窮人)的層次,子女如果想進一步超越父輩的財富和社會地位,那麼就是突破中產階級的門檻,進入大資產階級。

這個時代的賺錢路子是:窮人創業、富人理財,中產階級有一定的積累,純創業風險太高,純理財速度太慢。

我的建議是兩者結合起來玩,這樣不管是哪條路玩好了,都能實現階層的進一步跨越。

分享一個我認識的老闆,他是怎麼一步步從無產階級發展到中產階級,現在已經到了富豪階級的層次吧。

他是在16年開始正式從公司離職創業的,在這之前打了七八年的工,在打工期間因為工作很努力也很優秀,曾在兩個任職的公司,都最後做到了銷售總監的位置。

打工時期收入也還不錯,再加上自己搞搞副業,把賺來的錢,都投入到房產中。後來在16年創業的時候,因為房產的合理性增值,已經有了10000萬。

在創業的過程中,從來不會做大投入的項目,創業四年下來手下經營了多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是低成本運作,以銷售為導向型的公司。

現在每年純收入達到幾千萬,依然會把大部分錢投入到房產中,實現合理化理財。

手上現在已經有幾十套房產了,或許有人問,現在不是房產打壓厲害,怎麼可能一個人這麼多房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具體他是怎麼實現的,這裡就不細說了。

中產階級的子女,已經在基本的溫飽問題,肯定早已經解決了。

現在重點是關注發展問題,如何不斷去增長我們手中的資產,是發展的核心問題。增長資產的方式有很多,從資產的構成我們就知道了,房車是普通人都知道的。

從中國的過去40年發展來看,房子基本上保值且增值,車子屬於資產但貶值性很強。

所以有錢了,能投入到房產就不要投入到車產上面去,買豪車玩超跑是富人玩的,不是中產玩的。

房車屬於固定資產,在固定資產裡面,還包括土地資產等不動產。

第二種資產是實物非固定資產,這類的資產有黃金、白銀、玉石等,黃金的保值性最好,全世界通用,尤其是動亂年代,黃金容易帶著跑,在哪都能很快換取食物。

而鑽石的保值性很差,要不是愛情非得用鑽石來襯托,我想全球90%以上的鑽石賣不出去,而且二次交易性很差,你問問你老婆,把結婚鑽戒拿大街上去賣,有多少人會買。

第三種資產是名人字畫這類的資產,想要購入這類資產增值,碰運氣的成分很大。

運氣好你花5萬塊錢買來的字畫,說不定第二年有人願意出5000萬購買。

中國名人畫家張大千,在沒什麼名氣的時候,有人花幾萬元就能買到一幅,後來他出名之後,畫立馬漲到幾千萬的天價。

第四種資產是各種知識產權,如各種發明創造、寫書、網站域名等。

各種發明創造專利不用說了,如果你能發明一種應用很廣的技術產品,那麼一輩子都不用愁,因為只要有人用就會給你付錢。

還有寫書也是,頂級的大作家如古龍、金庸,而成為億萬富翁,他們一輩子都會有源源不斷的版稅收入。

還有各種公司或個人開發的網站域名或軟件,都是資產,因為在別人使用或買賣的過程中,必須付費。

蘋果公司賣手機等各種硬件,準確的來說他是軟件公司,別人買蘋果手機,主要是為了蘋果手機裡面的操作系統。

另外蘋果商店,作為軟件下載平臺,各種軟件想要上到蘋果商店,還得給它交稅,現在蘋果公司光是靠蘋果商店的收入,一年躺賺幾百個億。

開公司、投資項目拿股份、股市炒股,也是一種資產,而且是高風險高回報的資產。

看一個人有多富有,不是看他銀行存款有多少,而是看他的資產有多少。

中產階級想要實現資產擴增,那麼主要是通過以上的幾種方式,為什麼中國人最熱衷於買房,因為其他的不確定性太大,房產是經過驗證風險最小的資產增值方式。

如果你有特別的才華,那麼可以賣才華來賺錢,現在互聯網上但凡有才華的人,賺錢太容易了。

會寫作的,以咪蒙為代表,年入幾千萬,口才好的,有各種培訓講師年入千萬,會唱歌、跳舞、搞笑的人,通過各大自媒體、短視頻平臺,吸粉百萬、千萬年入千萬、百萬的也不少。

為什麼我建議中產階級的子女,最好是創業和理財結合起來,因為理財是讓我們收入持續增值的保障,但很難有大的突破。

畢竟想著因為買一幅字畫,一下子掙了幾千萬的概率太小,這不是一般人去玩的。

正常的理財回報,應該是略高於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就差不多了。

太高回報的理財產品,能遠離就遠離,否則你想要它的利息,它盯著你的是本金。

以去年火熱的各種幣、炒鞋產品為例,我們只看到1%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沒看到另外的99%的人血本無歸。

除了合理理財讓資產不至於縮水,想要進一步提升資產,那麼合理的做生意,是不二之選。

拿出一小部分錢,拿來做生意,通過打造賺錢系統,賺取他人勞動的剩餘價值,是快速讓資產增值的最好方式。

在公司打工,只能賣體力、時間和技術來賺錢,只有自己幹,才能將個人潛力發揮到最大,同時回報獲得最大。

建議是做生意的錢,不要超過1/3的總資產,現在稍微有腦子的人,都不會搞重資產投入的項目,除非你有特殊的的背景。

好項目一定是投入低迴報高的,通過合理化的營銷管理,來搭建起一家公司,然後穩步的做大做強,不斷提升年收入。

然後把賺來的錢,繼續投入到理財中去,實現資產的正向循環。

我現在就是這麼做的,手上的幾個項目都投入不大,然後賺來的錢,再拿去合理化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