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


王女士家裡的小寶貝剛滿一週歲,之前一直是很乖的,同齡的孩子裡就數王女士家的小寶寶乖了。不哭不鬧,睡著了好放在床上。可是最近一段時,小寶寶總是愛哭鬧,一前孩子哭,不是要尿尿就是要吃東西。可是這段時間哭的時候,喂東西也不吃,也沒有要上廁所的跡象。一家人忙的團團轉,給孩子天天勤換衣服,排斥衣服溼熱太厚的可能。百般嘗試就是沒有作用。王女士和丈夫天天焦慮,不知所措。

孩子的外婆從老家趕來,說帶了獨家秘方,包治百病。抱著孩子,嘴巴里嘀嘀咕咕一通,神色緊張,過了好一陣子才停下來。一臉神秘地告訴王女士,這是因為小孩子非常的時候能看見不乾淨的東西。這些古怪走了之後,孩子就能好好睡覺,不哭不鬧了,聽了這些話,王女士啼笑皆非,作為一個年輕的母親當然是不不相信這些的。

果然小孩子還是照常哭鬧,直到後來王女士通過一名同事瞭解到,孩子可能正在長牙齒,牙齦癢,這才總愛哭鬧的。

對於很多寶媽媽們來說,孩子們哭鬧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但是隻有我們真正的瞭解孩子為什麼哭?正確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才能夠徹底止住孩子們愛哭的閥門。


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一、孩子愛哭鬧怎麼辦?弄清孩子的"暗示"很重要

1.有生理需求,想尿尿,或者餓了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一歲之前,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到位,很多的情緒都不能正常的表露出來。有很多寶媽的經驗之談,都是說只要孩子一哭,不是想要尿尿就是在紙尿褲里拉臭臭了。還有一部分孩子只要感覺餓想要吃奶,也會用哭的方式去表達。甚至因為小時候愛哭,也就是說明聰明,用哭的形式爭取一切,會覺得身體睏乏,導致他哭鬧。

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帶孩子,儘管做了功課,難免還是會有紕漏,如果遇到孩子週期的愛哭鬧,那八成就是想要滿足生理需求了,家長大可不必緊張。

這些哭鬧的原因很多,寶媽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有所瞭解,久而久之都能其實避免。

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2.孤獨,需要大人哄抱

對一個年幼的小孩子來說,基本上是不會離開父母的視線的。同時小孩子的視線也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如果,小孩子在睡醒的時候發現父母不在身邊。容易產生不安的情緒進而大聲的哭鬧,所有意識的孩子都對父母造成很強烈的依賴,特別是對母親。通過大聲的苦惱,希望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同時這種沒有熟人在身邊的感覺,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恐懼。

3,未達成目標

大多數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是很寵愛的,小孩子提出想要什麼東西都會同意他。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習慣。沒有達成目標,就哭鬧來試圖達成目標。這是很多幼齡兒童的通病。

生活中一些孩子經常用哭鬧錶達需求。爸爸不讓吃零食,哭鬧;媽媽不讓玩手機,哭鬧;奶奶不讓爬桌子,哭鬧……家長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只好滿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殊不知這樣做,孩子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用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二、明白孩子的"暗示"後,家長該如何應對?

1,適當的冷漠對待

伯斯頓曾經說過:"緘默有時就是最嚴厲的批評"。

當孩子是在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越緊張孩子內心反而越開心,讓他們覺得哭鬧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我們家長就會越哄越糟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應該直接告訴他,這樣哭鬧不對,我們是會理會你的。而父母說了的話一定就要算數,堅持自己定下的規則。有些時候你以為是愛的體現,其實是在間接的讓孩子這種愛哭愛鬧的行為繼續下去。

2.給孩子更新玩具

很多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不願意給孩子買玩具,認為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得玩具是怎麼玩的,大一些再給他買一些有益的玩具才是正確的做法,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的意識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覺醒。不同玩具可以給孩子造成視覺衝擊,給孩子帶來一種陪伴感與安全感,使他們在一個人相處的時候不至於感覺孤獨恐懼。在這裡還是建議家長們購買一些卡通玩偶,就可以給孩子帶來陪伴感,也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三、小時候愛哭鬧的孩子,長大了性格就一定不好?

有些老年人會說,小時候愛哭鬧的孩子長大之後性格不好,脾氣暴躁。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否定的。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哭鬧,並不是說孩子性格不好,更多的是外在的原因,或者身體上的不適導致。

真正決定孩子性格的事,還是後來他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教導。孩子小的時候,想要爭取東西的時候,就會用哭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可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慢慢教導,告訴他更多處理事情的方法,只要我們重視後期的教育,給孩子塑造一個好的性格就不成問題。

著名的德國啟蒙學者利希滕貝格曾說過:"人的素質都相同,只是環境產生差異而已"。

孩子即使小時候愛哭鬧,只要家長給予足夠的關注、引導、關愛,長大後孩子一樣可以成為性格穩定的人。相信每一個孩子在父母老師的精心培養下,都會變成一個優秀的人。


孩子哭是在“表達”,家長明白其中“暗示”,不再為孩子哭鬧煩惱

結語:

其實,父母照顧孩子是一件既費心又費力的事兒,孩子生病,父母操勞身體,孩子哭鬧,父母勞心尋覓原因。在這裡還是要勸解天下父母多多觀察,多多動腦,找出孩子不適的真正原因,少走彎路節省力氣。

孩子小時候哭鬧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他們通過哭鬧宣洩不好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哭鬧時家長不要盲目的去制止,不要不理不睬,而應該耐心的弄清孩子哭鬧的"暗示",在根據情況做合理的處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制止孩子哭鬧的小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