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蓄血證之桃核承氣湯原方加減運用

《傷寒論》原治邪在太陽不解,化熱隨經傳腑,與血相搏結於下焦之蓄血證。瘀熱互結於下焦少腹部位,故少腹急結;病在血分,與氣分無涉,膀胱氣化未受影響,故小便自利;夜屬陰,熱在血分,故至夜發熱;心主血脈而藏神,瘀熱上擾,心神不寧,故煩躁譫語、如狂。證屬瘀熱互結下焦,治當因勢利導,逐瘀瀉熱,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組成】

桃仁 大黃 桂枝 甘草炙 芒硝

【用法】

水煎前4味,芒硝沖服

【功用】

逐瘀瀉熱。

【主治】

下焦蓄血證。少腹急結,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則煩躁譫語,至夜發熱;以及血瘀經閉,痛經,脈沉實而澀者。臨床用於急性盆腔炎、胎盤滯留、附件炎、腸梗阻、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性腦出血等屬瘀熱互結下焦者。表證未解者,當先解表,而後用本方。因本方為破血下瘀之劑,故孕婦禁用。

太陽蓄血證之桃核承氣湯原方加減運用


【方解】

本方由調胃承氣湯減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黃苦寒,下瘀瀉熱。二者合用,瘀熱並治,共為君藥。芒硝鹹苦寒,瀉熱軟堅,助大黃下瘀瀉熱;桂枝辛甘溫,通行血脈,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黃寒涼凝血之弊,共為臣藥。桂枝與硝、黃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黃則溫通而不助熱;硝、黃得桂枝則寒下又不涼遏。炙甘草護胃安中,並緩諸藥之峻烈,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破血下瘀瀉熱之功。服後“微利”,使蓄血除,瘀熱清,而邪有出路,諸症自平。

【臨證加減】

後世對本方的運用有所發展,不論何處的瘀血證,只要具備瘀熱互結這一基本病機,均可加減使用。對於婦人血瘀經閉、痛經以及惡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湯同用;如兼氣滯者,酌加香附、烏藥、枳實、青皮、木香等以理氣止痛。對跌打損傷,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當歸尾、紅花、蘇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對於火旺而血鬱於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並可酌加生地、丹皮、梔子等以清熱涼血。

【附】

原方加入萆薢、蟬蛻、銀花,麻黃、土茯苓治療急性溼疹;原方硝、黃減半,加入銀花、連翹,蟬脫、麻黃治療座瘡、脂溢性皮炎、毛囊炎;原方加入懷牛膝、紅花、生石膏、麻黃治療酒渣鼻;原方加入薏仁、茜草、麻黃治療風溼性結節性紅斑。

太陽蓄血證之桃核承氣湯原方加減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